2019年上海中考实操分析丨升学名额分
2023/1/12 来源:不详北京荨麻疹医院地图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年3月,上海教委公布了中考改革方案,“扩大名额分配的比例”,将原来大约10%左右的名额分配比例,提升至50%-65%。名额分配原来就有,只是新的中考改革方案,提高了名额分配的比例,而且提升至了大比例。
名额分配是什么:
即将优质高中(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部分初中:比如名校高中A,确认要在b初中招收3名学生,在b初中内排前3名,即可上A高中,不用全区乃至全市排名,在b初中内排名即可。(此所谓校额到校,校额到区是另一回事)。名额分配,是以中考裸考分数为判断标准的,本质上也是裸考的一种,而不是自主招生。
名额分配的目的是什么:此前,因为可筛选生源及派系靠山自主招生的原因,上海近20年来,部分民办初中(如华育中学,兰生复旦等)变得越来越强,并且呈现出“选拔低龄化”的态势。而民办初中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强,公办中学因为不筛选生源,拔尖效应越来越弱,很多公办中学,被人称为“菜中”,没有学生愿意去上,学生基本上“宁做凤尾,不为鸡头”。但这主要是生源分化造成的,公办学校同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这样的分化,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化,这是主管部门非常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提高名额分配比例的初衷,就是要压缩自主招生比例,遏制越来越强的马太效应,让普通初中的头部,比“名校初中”的尾部更有吸引力,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初中生源的均衡。
享受名额分配的初中范围:享受名额分配的初中范围是“不选择生源的初中”,这个用词其实是模糊化了,理论上来说,“选择生源的初中”,不仅包括民办初中,还包括“有特色班的公办初中(如市北中学,其具有理科班)”。理论上来说,不仅民办初中不享受名额分配,有特色班的公办初中,也不应该享受名额分配,但是实际上操作来看,目前很多民办初中也享受了名额分配,公办初中基本上是享受名额分配的。这一点未来可能是需要作出变化的。
另一方面,“校额到校”主体高中主要包括格致,大同,位育这样的区属名校,而四校(上中,华二,复旦附中,交大附中)都是市属的,四校也有名额分配,但是四校名额分配不分配到校,只分配到区。
名额分配实操分析:
从年的中考来看,校额到校的名额分配目前还是“本区内高中分配给本区内”初中,还没有实现跨区校额到校分配(未来是否会做出跨区校额到校方面的改革,现在还不清楚),所以选区还是很重要的事情。
需要说明的是,四校是没有校额到校的,所以上中(徐汇),华二(浦东),复旦附中(杨浦),交大附中(杨浦宝山)该区学生,并没有享受到四校校额到校的名额。
但其他一些重点高中,如大同(黄浦),位育(徐汇),控江(杨浦)等校,是实际在本区实行了校额到校分配的,本区普通初中的学生,享受到校额到校的名额,因此而受益。
校额到校名额分配实操分析——徐汇(年中考):注:上海中考总分
年中考,徐汇区参与名额分配的高中:主要是“南模,位育,市二,南洋”四所(注意,上中没有参与名额分配)。
而另一方面,享受名额分配的初中:不仅有普通的公办初中,还有具有特色班的公办初中,甚至世外,华育这样的民办初中也享受了名额分配。这一点,未来大概率是做出变化的,扩大名额分配比例后,也大概率会对名额分配对象初中做出调整,届时大概率将不包含华育等民办初中,而带有特色班的初中,也需要重新考虑是否在名额分配之列。(但也要看《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即“民办摇号政策”具体推进情况)。
徐汇校额到校名额分配各校录取成绩:从录取成绩来看,以南模为例,南模的名额分配录取分数线,最高达分(五十四中),最低仅分(零陵中学),而南模在其他区的零志愿分数线,大致在-分左右,总体来说,名额分配的分数,还是要比零志愿来的低一些,更划算一些的。
但是从录取分数线的排位情况来看,零陵中学,田林中学等初中,名额分配录取分数线非常低,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有望吸引更多的学生去就读。但是上海顶级民办初中华育中学的南模名额分配录取分数线仅分,相比而言,五十四中,位于初级,西南位育,徐汇中学等名额分配录取分数线却显著高于华育。这会让更多人拥挤向华育这样的顶级初中,不符合目前政策“均衡”的思路,未来大概率会做出变化。
校额到校名额分配实操分析——浦东(年中考):不同于只有三十余所初中的徐汇,浦东面积非常大,有多所初中,而浦东的校额到校名额分配,显然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
浦东参与校额到校名额分配的高中:主要是建平中学,进才中学,洋泾中学,南汇中学,川沙中学几所。而作为四校之一的华二,没有参与校额到校名额分配,而浦东有两所“三公”学校,浦外和上实,也没有参加校额到校名额分配。
而浦东享受校额到校名额分配的初中:类似于徐汇,不仅公办初中,各个民办初中,如浦东较为强势的民办初中张江集团学校,新竹园中学,以及有重点特色班的公办学校进才北校,建平实验等,也同样享受校额到校的名额分配。
从名额分配学校分布来看:浦东非常大,有多所初中,而如建平中学,进才中学这样的高中,都只是将校额到校名额分配给40余所初中,浦东的名额分配,地缘因素还是很重要的,名额分配是教委要做统筹的,和相关初中所在的地域高度相关。
从名额分配录取分数线来看:浦东的名额分配录取分数的分化程度,远大于徐汇,同样是建平中学的校额到校名额分配录取,上中东校的录取分数分,建平西校和川中南校分,而约15所初中的名额分配分数,在分以下。进才中学的情况也是类似。浦东的初中的分化程度,显然也是要大于徐汇的,而上中东校,建平西校,建平实验,民办张江等强势初中,名额分配的录取分数线确实是最高的,一定程度上来说,浦东目前的名额分配,更好的体现了公平性,均衡性的原则。
总结——目前的校额到校名额分配,还非常不成熟,仍需要很大改造
名额分配校额到校制度,从政策意志上,应该是需要加强弱校,削弱强校的,从年中考的名额分配来看,实施情况并不算理想(尤其是徐汇等区),年颁布的“中考改革”制度,要求加大名额分配比例至50%-65%,并不应包含民办初中和其他可筛选生源的初中(主要指有特色班的公办初中),而只应包含不筛选生源的学校。
名额分配实际上是一直存在的,但是此前名额分配的比例,仍然只有10%左右,未来有很大提升空间(提升至50%-65%)。
但是现在享受名额分配的初中,包括民办初中,有特色班的公办初中,普通公办初中等所有初中,未来,随着中考改革的推进,民办初中和有特色班的公办初中可能会都不享受名额分配(但也需要考量《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意见》(即民办摇号)政策的推进情况)。
四校: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的名额分配是到区的,而非校额到校,这一点未来可能也不会改变。
理论上来说,扩大校额到校名额分配的中考改革会于年开始全面推行。
未来,整体义务教育学校的政策变化方向,还是会以“均衡化”为主,即“加强弱校,削弱强校”,减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只是针对小学和初中,中考和高考依然具有非常清晰明确的筛选功能)。
本文作者吴劲草系国内民办教育及政策咨询专家,内容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司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