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功山古老的传承手工造纸
2022/11/21 来源:不详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文图/吴申良)从一根竹子到一张纸,前后要经过72道“手脚”:砍料、破料、腌料、洗料、踩料、入槽、抄纸……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和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并称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纸没有发明以前,我国记录事物多靠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之类。但是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缣帛昂贵,简牍所占空间很大,都不便于使用。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是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廉价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公元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造了造纸术。他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后世也因此尊他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晋代开始,我国书画名家辈出,大大促进了书画用纸的发展。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时期书画用纸大有提高。晋与南北朝的书写纸抄经纸为麻和楮皮制造,纸面已敷用淀粉与白色矿物涂料并进行研光。
隋代统一南北后,唐、宋继承与发展了数百年造纸的成就,并开辟了唐、宋我国手工造纸的全盛时期:唐代书画与佛教盛行,使纸的需求剧增,造纸的原料扩大到用藤和桑皮等。书画纸还用淀粉硝煮成涂料涂布后再经打蜡,最后用粗布或石块等揩磨砑光。写经纸还用黄檗染成黄色以避蠹。北宋时,安徽采用日晒夜收的办法,漂白麻纤维以制纸,造出的生纸光滑莹白,耐久性好。南宋时我国南方开始盛产竹纸,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喜欢用竹纸写字,认为竹纸墨色鲜亮,笔锋明快,当时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仿效,从而促进了竹纸的发展。到了明代,我国用竹子造纸的技术已臻完善,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系统叙述了用竹子造纸的生产过程,并附有生产设备与操作过程的插图。经过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到近代,出现了机器制纸,也即使用造纸机造出纸张。其工序是将适合于造纸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造纸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导致传统手工造纸行业日渐没落,时至今日,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到手工造纸的身影。
不过,在我市的一些偏僻山区,盛产竹子的地方,如湘东区广寒寨乡、武功山万龙山乡等地的一些村庄,至今还留存着这一古老的传承。其中,主要的手工造纸聚集地是位于武功山万龙山乡的黄江村佳圳自然村。
佳圳自然村地处群山环抱之中,一条宽约3米的山溪弯弯曲曲地穿村而过,在沿溪裸露的河床上,零零散散分布着10多个简陋的纸寮。佳圳自然村约60户村民余人,按照一个纸寮一户造纸人家使用,该自然村有10多户村民约40人参加到了造纸行业之中。村民贺福明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现年57岁的贺福明年少时跟随当地一位谢姓造纸老师傅学得造纸手艺,至今从事造纸这一行业已有30多年。据贺福明介绍,造纸是一项复杂、有精细劳动分工的高技能工艺。从一棵竹子到一张纸,要经过72道“手脚”,砍料、破料、腌料、洗料、踩料、入槽、抄纸……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
贺福明告诉记者,所谓砍料,其实就是砍来竹子,作为造纸的原材料。在佳圳自然村,全部造纸人家造出来的纸,都是以竹子为主要原材料造出来的,这种纸俗称毛边纸,以前有用作引火、包装、祭祀及日常生活等,现在随着机制纸的大量出现,这种毛边纸已经只是单一作为祭祀用纸使用了。
贺福明说,造纸的竹子要用每年端午之前生长出来的新竹,也叫“仔竹”,这个时候,嫩竹刚刚长高开枝、笋壳刚剥落、但尚未开叶,不软不硬纤维多,是造纸的最佳原料。将砍来的新竹切段、劈开,一层竹子码一层石灰,放水池中浸泡两个月,期间,要对浸泡的竹子进行7次换水清洗,然后把浸得烂熟的竹子去除腐烂的皮、竹节、肉渣,挑到山溪里清洗干净,再挑到纸寮中,将反复浸泡过后的竹子切碎,在使用踏碓把竹子完全捣烂成绒状,从中提取出的竹子纤维就成了纸料,接下来把纸料运到抄纸棚里(即造纸作坊),放入一个水泥砌成的巨大的长方形纸槽中用力搅拌,放去浑水和杂质,待竹绒沉淀,放入清水和用当地一种名叫榔叶树的树叶熬制成的胶水即可进行抄纸。抄纸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活儿,用竹制的帘床(也叫竹帘子)把水里的纸浆捞起,纸浆便在帘床上形成均匀的湿纸。每抄一次就是一张纸,厚薄均匀、大小一致。一张张湿漉漉的竹纸堆成纸垛,到80厘米厚时就进入到下一道工序,即榨纸,把纸垛放在纸榨上,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压榨掉纸张中的大部分水分。再由家里的女人把纸一张张分开,再晾晒。因为是祭祀用纸,贺福明做的纸每张长2尺8寸,整张宽1尺25分,单张宽2寸5分。
很多人好奇,刚刚抄起的纸张,一层层湿漉漉叠放在一起,怎么不会粘连呢?怎么确保纸张揭开后一张张完整?“没有纸药莫做纸”,原来,用榔叶树的树叶熬制成的胶水就相当于在纸浆中添加了“滑药”,这种胶水可以防止纸浆结块、增加纸张韧性、促进纸张分层。
据贺福明介绍,他一个人不论酷暑还是寒冬,一天从早到晚最多可以做两担纸,当然,纸张的“担”与粮食的“担”不同,两担纸的重量约为13公斤,而除掉他和儿子砍料、破料、腌料、洗料、踩料等工序花去的时间和母亲、妻子分纸、晾晒的时间,他们一家每年大概可以做出担左右的纸张出售。以今年每担元的批发价计算,毛收入约为6万多元,去掉1万多元的成本,一家人的纯收入大概在5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