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儿子入伍30年,不甘心只当个副团级
2023/5/17 来源:不详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http://m.39.net/pf/a_4454953.html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有研究表明,有年老长辈存在的象群存活的时间,远远超过那些没有长辈存在的象群。很多时候,为人处世的经验,生活的哲学,都是长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点点传给晚辈的。
“富不过三代。”每个时代都会有各式各样的人才涌现,在合理的论功行赏之下,在社会的正循环之下,这些有着过人才智的人才自然而然会一直向上走。一旦这些走到高处的人才,不能够及时地管束后代,那么曾经再高的功勋财富都有可能会毁于一旦。
作为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国家立下许多汗马功劳。他的子女们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之下,也始终脚踏实地认真做事。当儿子许光因为内心的一些不满而向父亲倾诉的时候,许世友赶紧对其敲打。
稳扎稳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生贫苦的许世友将军自小就知道民生艰苦。在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之后,虽然因为屡建功勋而步步升职,但他始终不骄不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年2月,许世友将军在湖北麻城出生。因为家境困难,为了让儿子能有一口饱饭吃,能在纷乱境况中争取到更多活下去的机会,在他8岁的时候,家人就让他跟着拳师去到了嵩山的少林寺。
在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经历了一段剧烈的动荡时期。眼睁睁地看着广大民众被落后的封建制度压迫,被外来入侵力量所残害,许世友将军积极地投入到了爱国运动当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通过自己过硬的作战能力,成功从班长一路当到了红4方面军第4军第12师34团的团长。
虽然军职一路上升,但许世友将军并没有因此而自傲。在战争过程当中,他始终身先士卒。反围剿和长征期间,“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这种悍不畏死,一心向着党,向着人民群众的崇高精神在他的实际行动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次,保护我军的友好人士赵心芳老人家不幸被捕。为了营救这位老人家,许世友将军在赵老伯即将被刽子手斩首的关键时刻大喊住手。原本就是想敲山震虎的汉奸,在听到许世友的声音后开心不已,立马大喊“你是哪路英雄豪杰?速报姓名!”
经过几番周转,汉奸给赵老伯松了绑,见赵老伯的境况有所好转之后,许世友将军立即以“这天也太暗”为理由,引着对方逐步进入自己的包围圈。汉奸见许世友将军只有一人,且自己还有保镖在侧,便跟了上去,结果最终却成了许世友将军的瓮中之鳖。
通过这次巧妙作战,许世友将军不仅让县长刘芳和他的部下全部投降,还在当地成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教育子女
“劝戒渊雅,垂范后代。”在后辈们的教育问题上,许世友将军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和第一任妻子朱锡明有过3个儿子,前两个不幸夭折,最后一个虽然得以生存,但因为时局混乱,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没能见到父亲。在夫妻两人久久不得相见的情况下,朱锡明改了嫁,许世友将军也另娶了他人。
许世友将军一共有7个子女,其中只有长子许光是朱锡明所生,其余的2个儿子和4个女儿都是后来再娶的妻子,田普女士所生。
田普女士出身贫寒,15岁时,因为深受封建制度的迫害,当“八路军第五支队来到家乡”,她就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在革命的道路上,她和许世友将军相遇相知,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确定了心意之后,两人在年结婚。
许光是第一任妻子所生,早期战事紧密,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见过父亲,因此一直在家中做农工,帮助家里。在全国解放了之后,终于得知父亲所在的他才“找到许将军”进入到部队当中。
在许世友将军的言传身教之下,他在部队内认真学习,最后成功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成为了“我国海军第一批船舰指挥员。”
拥有着优秀学习能力,和踏实肯干的实干精神的许光同志,原本希望能够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在一线一路前行,但许世友却对他表示,希望他回乡去照顾他的奶奶,也就是许世友将军的母亲。
“这是你换洗衣服。里面还有一副镯子。遇到困难时,就把它当掉。”当初许世友将军离家时,他的母亲特意将自己的镯子递给了他,让他万一遇到了困难就把这个给当了。深感母亲恩情的他,虽然因为后来投奔革命事业而无法照顾家里,但始终对母亲挂念不已,所以,他希望儿子能替他尽一尽孝。
明白父亲的心意之后,虽然许光内心有些许的不愿意,但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回到了家乡,在家乡的县武装部进行工作。
心有不甘
“他年回河南新县投身家乡建设,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许光在回到家乡之后,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家乡的美好建设而努力奋斗。
但当30年过去,眼见着曾经的同窗都已经成了比自己高很多的领导,而自己还只是个团副级的时候,在同事们的怂恿下,许光同志在许世友将军面前露出了不甘。
自年入伍以来,许光同志做事始终踏实负责,为人勤勤恳恳。但在巨大的对比之下,心中还是不免生出了落差。明白儿子心中所想的许世友将军立即严肃下来,问他,“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
通过一番提点,许光同志醍醐灌顶。在后来的工作当中,许光同志更加的拼命更加的努力,面对组织上的主动表示,他“多次放弃回部队提拔或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在替父亲尽孝的同时,对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许光同志的一生非常朴素,当他去世之后,他的家中还都是上个世纪的老旧物品。在临终前,他还把自己仅有的“20万元积蓄全部”捐给了家乡的慈善事业。
除了许光同志之外,许世友将军的其他子女也都严于律己,从未利用父亲的职位为自己谋私。许世友的二儿子许建军最高的职务只是团职。秉承着“子不教,父之过”的许世友将军对自己的子女都非常严格,听闻子女有犯错误的行为后,从来不会凭借自己的职位为子女们求情。
小结:
“把儿子交给组织就放心了。”自始至终忠心爱国爱党的许世友将军,自参军以来,一路热血奋战,每当关键时刻,总是冲在最前方,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心中理想奋斗。当子女们一个个来到这世间后,许世友将军以身作则,同样对他们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许世友的大儿子许光在幼年时期,因为战争纷乱,时局动荡,没能见到父亲许世友,直到全国解放了之后,才终于得到父亲的消息,和父亲团聚。为了让孩子尽孝,同时也为了不让孩子因为自己的职位而在部队当中得到优待,许世友将军在儿子表示不甘心只做副团级的时候,严肃提点了儿子,让儿子继续扎根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