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秀逸有韵潜山竹
2023/5/26 来源:不详秀逸有韵潜山竹
文/程应峰
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散发蓬勃的生机;风从潜山吹过,潜山竹浪翻涌,激情澎湃,荡漾波澜壮阔的人间色彩。对于咸宁温泉潜山,无须多言其它的植被,单就竹子而言,庞大的潜山竹海就是一道永不逊色、永不凋谢的精神大餐。
在植类之中,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它有节中空,叶片长披针形,为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禾本科植物。竹,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慢时每昼夜高生长20-30cm,快时每昼夜高生长达-cm。它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易繁殖,易栽种,易加工利用,具有许多优于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能,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于一身。
中国传统文化里,竹子是活力、弹性、长寿、幸福、精神和真理的象征。竹子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喻翩翩君子风采;竹子空心,象征品格虚心能自持;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竹子凌云有意,偃而犹起,竹梢拔高,竹节毕露,喻高风亮节之人格。正如张九龄所言:“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古人吟竹咏竹,有众多美篇佳唱。郑燮看着屋后一根根长成的新竹,深为所动,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王维面竹抚琴,蓦然便有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清幽之味。常建路过破山寺禅院,灵光一现,便得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句。情动于衷的刘禹锡,睹斑竹情难自禁,吟出了缠绵感伤的斑竹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而夜不成眠的苏轼,在寺院夜游之时,竟神一般写下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之妙句。诗仙李白就算访友不遇,依然是满眼诗情画意:“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高骈处世不惊,从他的《对雪》之句“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就可领略一二。杨载一首《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道出了淡泊、清高、正直的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和人文情怀。
山峦叠翠、气势恢弘的潜山,与脚下九曲盘桓、烟波蒸腾的淦河同声呼应,相映成趣。置身潜山,面对潜山竹海,面对生机浩荡、蓬勃生发的潜山秀竹,“风生水起”无疑是心底能掏出的最妥贴、最传神的词汇。潜山的竹子除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外,更重要的一点,它有着浓重的人间烟火气息,只要往竹林中一走,就可以感受到生而为人那种快乐、自由、自在甚至爱着、恋着的幸福呼吸。这种凡俗的呼吸,因为一座城、一座山、一片逶迤壮阔竹海的存在而变得生机盎然,生生不息。
漫步竹林中,总有种种美好的尘世佳话在心头涌动。这样的时候,“二十四孝”故事之“孟宗哭竹”,总是不期而至:少年孟宗,失去了父亲,同年事已高的母亲相依为命。一天,病中的母亲想要鲜笋煮羹吃,而这时已是隆冬,笋自然没有长出来。孟宗无法找到鲜笋,心里又想着母亲的病,就跑到竹林中,双手抱着毛竹,不由得泪眼朦胧,而后就失声痛哭起来。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一会儿,地面裂开,冒出几枝尖尖的竹笋来。孟宗高兴地挖出竹笋,回家做了笋羹,喂给母亲吃。母亲吃了笋羹后,病情大有好转。孟宗呢,除了感天动地的孝心,还拥有勤奋努力的良好秉性,后来,作为饱学有识之士,他成为朝中重臣,为老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信步走去,入眼处,有丛态秀美的青皮竹、粉单竹,有杆形别致的龟甲竹、大小佛肚竹,有绿叶婆娑的辣韭矢竹、方竹,有杆色奇特的黄杆乌哺鸡竹、金明竹、紫竹,还有叶色美丽的菲黄竹、菲白竹等。真可谓茂林修竹,教人目不暇接。
因为潜山之竹,潜山才有了桂竹园、百竹苑、桂竹亭、梅竹亭、松竹亭等与竹有关的人文景观,也有了“百尺竿头”、“胸有成竹”、“孟宗求笋”、“湘妃望夫”等与竹有关的雕塑景点,所有这些,自是缘于摇曳多姿的潜山竹的延伸和演变,也正是因为这些潜在的变化,潜山才得已成为一颗“风景明珠”,闪亮在幕阜山脉,闪亮在世人心中。
春天,破土而出的竹枝新绿闪眼,频现盎然生机;夏日,千株攒簇,万棵摇曳,送来丝丝凉爽;秋天,黄叶绕地,夹径萧萧,撩起几许情思;冬日,翠竹镶玉,飞鸟啄雪,带出多少祥和静谧。可以说,竹,是潜山的魄,是潜山的魂,它所带出的,是丝丝缕缕教人眷恋、教人感念、教人神清气爽的正气和清气。
摄影:周慎宝
壹点号望月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