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慧娟落款白石孙女遭群嘲画技不高,比

2023/5/7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m.39.net/pf/a_5154126.html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提起画虾米,画螃蟹出神入化的国画大家,是不是脑海里便会自动浮现起齐白石的名字。从贫苦人家出身的齐白石,凭借自己对书画的满腔热爱与坚持,最终成为一代大家。他笔下的一花一草,一鱼一虾都充满生趣和活力。

五十岁时,齐白石画出了最好的写意画,六十岁时齐白石画出了最生动,最传神的虾蟹,七十岁时他的篆刻技法已经出神入化,八十岁时他开创了齐派的红花墨叶风格。他的一生都在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在国画的地位上几乎无人能及。

这样的白石老人一生更是风流倜傥,光孙辈就有二十余人。其中就有一位美女画家,独得白石老人画技的真传。她就是齐白石最小的孙女——齐慧娟。

见过齐慧娟的人也许都会被她姣好的外貌和清雅的气质所吸引,她的身上仿佛自然流动着一种笔墨丹青孕育下的灵气,好似水墨画中走下来的美人一样。

齐慧娟的父亲齐良末是齐白石最小的儿子,当时七十五岁的白石老人老来得子,对齐良末宠爱有加,闲来无事总要把他叫到身边亲自教他作画,齐良末本就天赋极高,自然而然地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齐慧娟的师傅娄师白,十四岁起便跟随齐白石老人学习作画,作为白石老人的入室弟子刻苦学画二十五年。齐慧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学画生涯,从小,对于其他人来说难得一见的白石真品,她可以直接拿来临摹学习,在父亲师父和爷爷的训诫和教导中长大的她,被外界赋予了很高的期望。

也许正是这些认为她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声音,让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无限放大,外界渐渐开始嘲讽她作为齐白石孙女,自己的画技不高,比不上爷爷的画技。讽刺她在自己所作的画作上落款白石孙女的行为,更是时不时将她作画的视频拿出来与齐白石老人比较。

自信能给你勇气,使你敢于向任何困难挑战,自信也能使你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自信更能使你赢得别人的信任,从而帮助你成功。——洛克菲勒

沙特尔的伯纳德曾经这样说,我们比其他人看得更高更远,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目光敏锐,也不是因为我们身量高大,而是因为我们被托举到巨人的高度。面对外界对自己画技的质疑,齐慧娟本人也自嘲:人们会因为我是齐白石的孙女,而对我充满了过高的期望,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好像齐白石这三个字变成了一座永远无法攀登过的高山,似乎齐慧娟拼尽一生也无法追随到他的步伐。于是在报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如今的清华美院)的时候,齐慧娟没有选择国画,而是投向了雕塑专业。也许那时的她是这样想的,既然无法摆脱巨人的光环,我何不走一条和绘画无关的路呢。

似乎从此齐慧娟笔下的花花草草就要渐渐离开业界的视野了,但在美院学习的她兴许是仍然放不下对画画的热爱,她重新开始拿起画笔。在师父娄师白的指导下,她重新找回自信。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齐白石老人说的话,又从娄师白传递到齐慧娟,齐慧娟也许一下子释然了,既然爷爷的艺术造诣如此之高,技法如此无人能及,一味的跟随前人的步伐一次次让她迷惑了双眼,何不自己探索,从齐派画技之中再创新的篇章,走出自己的风格?

这一次,她亲身走入大自然,和一花一草,万物生灵近距离的相处,感受自然的灵气与活力,肯刻苦钻研的她更是一遍遍观察前人大家的画作,融汇贯通,最终开创了独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她的画继承了齐派一贯的写意之趣,又带了更多的秀气和俊逸。她笔下的荷塘美的让人震撼,有一种强烈的黑白红反差之趣。她所画的各类动物,小鸭子、螃蟹、虾、鱼都活灵活现,透着一种像她本人一样的清秀俊逸。后来很多人称赞她的画,和白石老人画风很像。

齐慧娟谦虚地说:他太伟大了,从贫苦人家到诗书画印皆绝的大家,在他面前,我只是平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诚然会更早看到更美的风景,但站稳脚跟,稳扎稳打不断磨练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技艺,将自己变成被仰视的对象,变成真正的巨人才是找到自我、突破自我的成功之道。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

一个人的艺术生涯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艺术生涯里,将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是每个艺术家都曾思考过的问题。齐慧娟深切地知道爷爷齐白石在书画上的非凡造诣,也深知外界对自己的期望与自己身上的重担。

齐白石老人是一座高峰,无法超越不如默默仰望,学习精华,取各家出彩之处一二,再融合自身所长,加之思考和创新,提炼出独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齐慧娟在走的路。

齐慧娟曾说:爷爷的高度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在未来的岁月中,我要付出更加倍的努力,博采众家所长之处,发扬齐派画风,并不断将其传承下去,为国画艺术的绵延尽一点微薄之力。

艺术存在的价值,是因为有人欣赏。艺术何以长久地留存于历史残酷而滚滚的车轮之下,正是在于人对艺术、对技法的不断学习和传承。正如郑板桥在诗中所说一样,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正是这种绵延不断的传承,成就了艺术生生不息的生命。

文/史海观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