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背后的全球大棋局
2023/5/14 来源:不详重庆江北嘴CBD
12月24日,西部金融中心顶层规划出炉。央行等部门联合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到年,西部金融中心初步建成;到年,西部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这体现了“新竹高于旧竹枝”的生长型发展路径设计,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密切关联,层积累进。
西部金融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重要任务。《规划》指出,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成渝建设成为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体现的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大变局下的主动作为,推动西部内陆提升金融发展能级,在全球经济、金融版图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战略决心。
一、西部金融中心与全球经济大变局
什么叫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指的是在宏观地理区域内发挥金融活动中枢作用的大中城市,在金融机构集聚、金融服务示范、金融创新先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从数百年来全球化的步伐来看,在英国是全球工业和贸易的时候,伦敦是全球第一金融中心,后来的第一金融中心是执全球工业和贸易牛耳的美国的纽约。目前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国和贸易国,假以时日,上海有望接棒纽约成为全球第一金融中心。
新冠疫情下的“中国之治”凸显了中国作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投资热土”的重要地位,-年全球大量投资流入中国。中国也主动顺应这一趋势,扩大对全球资本的集聚能力,年1月1日,中国《外商投资法》开始实施,外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同时,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股票和债券被相继纳入有全球影响的金融指数中,未来中国将不但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人民币也将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但中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仍有几个明显的短板,一是服务双循环的能力有待加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仍有不足,其中的突出问题是内陆地区对外资的吸引能力偏弱,内陆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对外向型经济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二是金融中心布局上重东轻西。头部金融中心集中在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广州,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区域,内陆的缺少头部金融中心的支撑,在金融业发展上出现了东部“强者恒强”而西部难以分羹的“马太效应”。三是全球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不高,在金融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上离全球一流水准尚有距离。
因此,在成渝地区布局西部金融中心,彰显着中国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促进内陆的金融开放和全国金融中心均衡布局的战略考量。
而成渝地区,也担得起这一重任。成都和重庆是西部经济中心,均为中国GDP总量前10的城市,能撬动整个四川盆地1.3亿人口的发展。从金融业领域而言,年底,成都资金总量为4.73万亿,重庆为4.58万亿,在全国分别排第6位、第7位。年成都、重庆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为.81、亿,占GDP比重分别为11.9%、8.9%,与东部发达城市超过12%的水准相比也差距不大,金融业正带动优质资源更多地配置到重点领域,金融业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越发凸显。
但目前,成渝地区的金融业发展,除了全国知名金融机构偏少,特色化、优质化企业不多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经济证券化程度仍不高。截至年底,成都拥有家A股上市公司,重庆为61家,相比北京的家、上海的家、深圳的家,上市公司不足仍是成渝地区经济工作中的短板。二是全球竞争力仍有待加强。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9)”,前十名里中国有上海、香港、北京三个城市入列,成都年首次入选该榜单,今年排名35名,重庆尚待入选,显示成渝地区的全球金融竞争力仍待加强。三是区域金融一体化待提升。西部金融中心是国家授予整个成渝地区的任务,成渝地区在金融中心发展上呈现出双核独大,而双核之外缺少金融副中心的现象,显示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上仍需加力
二、《规划》将进一步提振成渝金融能级
成渝地区虽然深居内陆,可是却有着悠久的开放史和金融史。在央视拍摄的纪录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就介绍了英格兰银行在后花园里种植桑树以纪念中国人发明的“交子”这种人类最早的纸币一事。公元年,北宋朝廷在成都设置了一个叫“益州交子务”的官方机构,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首届发行交子万贯,准备金率为28%。成渝地区不但在全球首创了纸币,还首创了纸币发行机制,古代成渝地区依托强大的金融创新和经济实力,是无可争议的金融中心。
那为何当时能在成渝地区实现这种金融创新呢,这主要是政策和地理、因素,成渝地区数千年的蚕桑文明为纸币提供了耐折叠的印币用纸,成渝地区翻山越岭的交通使得采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有着巨大的便利性,而北宋中央对于“交子”这种交易凭证的重视,以官方管理和背书的形式对其加以制度化,使其成为真正的纸币,国家政策的支持挥了重要作用。
而今,成渝地区正从全球贸易枢纽升级为全球要素枢纽和创新枢纽,这意味着成渝地区吸引全球资本的标签,将不止是土地、劳动力、水电气等综合要素成本较低,毕竟中国内陆不少地方以及东南亚,在综合要素成本上比成渝地区还低。成渝地区的头号招商引资标签,是在较低的综合要素成本基础上对各类经济要素、创新要素进行快速配置的能力,其中金融中心的建设将对要素配置的效率实现“脱胎换骨”的升级。可以说,国家层面为成渝地区出台此《规划》,是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的,成渝地区一定要,也一定能把握好机会,打造中国金融“第四极”。
一是积极提升成渝地区金融能级。《规划》提出28条主要任务,包括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构建具有区域辐射力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这就要求发挥成都和重庆这两个“桥头堡”,在深入执行国家战略中促进自身的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推动成渝地区成为全国金融“第四极”。
二是强化东部对成渝地区的金融帮扶。《规划》明确,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成渝地区打造面向中西部的综合性服务窗口;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承接中西部地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证券的路演等。这些制度安排,是沿海带动内陆金融发展的体现,对于促进我国金融资源的区域配置更加均衡意义重大。
三是为成渝和西部的“双创”做好服务。《规划》提出,打造西部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高地,支持开展私募基金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待条件成熟时,优先支持打造西部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平台;鼓励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当前,全球大型股权的投资活动中,私募股权基金占比很大,既属于金融服务,也创造实体经济,更是支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把《规划》落实好,对“双创”大有好处。
四是打造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规划》表示,要支持成都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支持在重庆建设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探索建设重庆区域性金融科技监管信息平台,规划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等利好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就是抓好第四次工业革命对金融产业重塑的机遇,发展好江北嘴金融科技港等重点平台,并在行业标准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市场化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
五是提升对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金融支持。《规划》要求,要探索建设西部数据资产交易场所,在健全数据资源产权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大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探索将现有相关交易场所升级为成渝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交易中心。这将有利于促进云贵川渝地区正在兴起的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价值实现。
六是积极为融入内陆开放做好支撑。《规划》提出,在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框架下,研究建立资金互通机制,研究开展与新加坡、日本双向投融资,逐步扩大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成渝地区发挥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作用,以此为特色,将有利于争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之后新的全国性金融交易所在成渝地区的落地。
七是努力提升区域协同联动水平。《规划》要求,依托成渝两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和政策协调,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提升成渝两地金融融合水平,有效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同发展。这就为成渝地区的大中小城市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找到自身定位并从区域金融产业链的发展中得到好处,以及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得到加强,从顶层设计上指明了方向。
参与全球金融领域的竞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目前,全球的西欧、亚太、北美三大金融中心,正在服务各自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培育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新的竞争优势。成渝地区作为新兴金融中心,虽然立足的是中国西部,但胸怀的是“一带一路”的大局,实现好金融中心对于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定位的支撑和互促作用,提高高端要素配置能力,促进成渝地区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