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睹影悟道早年乡村挖笋时那些事儿
2023/4/13 来源:不详北京皮肤病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fk/mip_8811367.html
对于许多竹乡人来讲,挖冬笋是少年时期学会生存技能之一。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挖冬笋本领,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首先挖冬笋是一项纯体力技术活,要求体力与技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山区自然竹林一般有大小年之分,即两年一轮换结笋,中间休整一年,民间便有当年或败年叫法。竹子又有新老竹之分,一般两年生新竹结笋靠近竹蔸,四年生以上老竹结笋离竹蔸更远些。其次挖笋要学会看山看竹看叶看鞭看爪(芽)之技巧。再次挖笋人要根据山场竹林长势看地势土质结构,采取打眼找拆(裂缝)追鞭等技巧挖笋,民间高手多的时候一天可挖一百多斤。蛮力大汉有时累了一天也可能挖不到到两叁斤。
挖笋可以讲是冬闲季节农村劳动力最苦最累的活,原来可不像今天这样光鲜,可随身携带方便食品和矿泉水上山。一天步行往返几十公里路,整天又干又渴且透支脑力体力,一个冬季过后,高强度消耗往往是壮汉饿成了瘦子,且胃病缠身,傍晚回家时,除了背回几十斤冬笋外,有时还要偷偷摸摸提心吊胆地扛回一根毛竹或杂木。但为了一家老小生计,来年又不得不继续带病劳作……!
记得少年时期,不少家庭妇女冬季数着五更鸡呜,便早早便起了床,点亮了煤油灯。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主妇,会把头天晚上留下剩饭,放入热锅中,待剩饭炒散后,再把珍藏许久的膏油,小心地用竹片从油罐内挖岀一点放入锅底,有时还打上一个鸡蛋,把现饭炒成香喷喷金黄色油盐饭,待米饭发出噼里啪啦声音乱跳后分成两份,一份用碗装上叫醒熟睡的丈夫食用,一份用竹筒罐装好后打好包,待丈夫中午山上解饿!
天濛濛亮,低矮的土坯房内往往发出简单粗暴的对骂声:
“败家的女客银,放过膏油还要放咯咯,再有钱咯家也要让嗯败光啦……!”
“现世的男客银不识好歹,油多经饱,做事才有力气……!”
早饭后,桌面上小碗内往往留有憨厚的父亲偷偷地从油盐饭中挑出来蛋丝,留给老婆和孩子吃,其实细心的主妇早已把大部分蛋丝藏在竹筒罐内油盐饭中。贫乏年代乡村里特有的慈祥与情爱,就在粗鲁的嗔骂和简单动作中细腻地体现出来。
少年时家贫,母亲往往会煮熟一些蕃薯装袋,偶尔放些糯米饭或炒米片,幸福的感觉会充盈一整天。草草吃完早饭后,我便随兄长与三五成群的庄稼汉子相邀一起,扛上锄头,腰扎络箕夹上直刀,急步走上几十里山路赶到林区竹山挖笋……!
在我老家澄塘,村民到深山老林作业有一套俗成的暗语交流对话:上山后相互打招呼不能直呼其名,以“哦”传声,“刀”叫“开山”,“上午下午”分别叫“上年下年”,“吃饭”叫“打铁”,“吸烟”叫“打铳”(方言读Shong),“拉屎”叫“打桩稿”,“回家”叫“班师”……。小孩上山捡苦槠甜槠,摘杨梅挖笋,岀门前父母一定会反复交待:进入林区一定不能随意乱喊乱叫,小心五鬼捉魂。相传早年鲁班先师在山中砍树时,因忘了祭拜山神,一不小心压死了五个年幼的徒弟,由于山高路陡,未及时收尸安葬,五小鬼阴魂不散,长期躲在深山老林中嬉笑打闹,遇有阳气差火炎低的人,便捉去做替身投胎,民间叫“打搏换”。
记得四十年前一个冬天,那时我还在读初一,星期天随兄长去大源挖冬笋。太阳快要落山时,四五个伙伴来到大源岭下一个山坳里,一进山窝,就感觉到凉风习习,山林竹木茂密遮天蔽日,有一种阴森窒息的感觉。因为竹密土松,几锄下去,一个个圆滚滚抱鸡婆样冬笋就被刨出来。突然紧挨身旁楠竹不时传来跳跃式清脆“bobo”敲竹声,抬眼望去,整个竹林纹丝不动;低头继续挖笋时,远外山窝里又传来大树砍倒后,压倒一片竹林的噼噼啪啪的阵阵破竹涛声,竖起耳朵,响声又戛然而止。记得当年吓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汗毛竖起来,屏住呼吸,紧随大人寸步不离,几个壮汉也连忙收拾工具落荒而逃……!
后来路上听茜坑人说此处蛮“劣”(邪气),胆小的人一般不敢轻易进山。前几年有一村民到此处耕田后上山砍竹后,牛回了家,人找不到。急得家人乡亲两天两夜团团转。后来此人想起咒语,解开裤带,沿着山窝竹林儿拉了一葡尿画了一个圈,就走出几十个平米困境,但回家后还是打了一个星期摆子,算是拾回了一条命……!
如今,出门挖笋的人越来越多,代步工具也变成了摩托轿车,除部分村民为了创收外,更多的市民纯属为了娱乐消遣。村村通公路后水泥路修到了山顶,各种山林响声怪事也以科学原理得以解释说明,随着各种安全防患意识加强,山林事故逐年减少,手机卫星导航再也困不住寻山人,林改后年森林也不再阴森恐怖,各种民间传说习俗也渐行渐远淡出人们视线!
常常我们生活在高朋满座的城市感到身心疲惫,偶尔触摸少年时期的一些辛酸往事,心灵瞬间就得到慰籍,那怕是哪些早已消逝的童年记忆……!
睹影悟道:本名李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