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被枪决的高考状元,天妒英
2022/11/21 来源:不详每年高考放榜时,便是状元“群星闪耀”时。自大陆设立高考招生制度,除文革曾中断过招生,数十年来输出估计上千名状元。他们学成后多数步入学界、政界、商界,成为社会中坚。但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前程可期,中共建政后的历史上,曾有过一名命运极度悲凉的状元。他叫沈元,系年全国文科状元。如果他还活着,今年该有78岁,但今天很少有人知道沈元这个名字。
他是旧时学霸,以治学成名。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被誉为天才学者,可惜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归来24岁的他,在《历史研究》发表《急就篇研究》,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王国维。25岁,他又在该杂志发表《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在《人民日报》的出版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年“一打三反”,年仅32岁的他被以所谓的投敌叛国“反革命罪”错误枪决,文革后才平反。这期间,和沈元同被枪决的北大同窗还有:中文系林昭,外语系顾文选,哲学系黄中奇,化学系张锡琨。本是“人中龙凤”的他们,可惜生错时代。林昭的名字想必很多人已听闻,但留下著述文字最多的沈元,却鲜见公开出版物披露详情。
沈元出生书香家:以状元分数考进北大
沈元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义乌,是世家子弟。其父沈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科毕业,后来从政。南京政府成立后,江苏省政府设在镇江,其父曾任镇江县县长,抗战时期主持修建滇缅公路。他的姑妈美籍科学家,甚有名气。
年5月,浙江杭州西冷出版社出版沈元遗著《〈汉书补注〉批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沈君山为其写了序言。这让我们得以知道,原来沈元与家世显赫、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被称为台湾“四大公子”之一的沈君山为表兄弟。
而据沈元同窗郭罗基回忆,沈元告诉过他,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参加了少年儿童团(少年先锋队的前身)。那时他刚进初中,是班上的第一个。进入高中,又是最早参加青年团。年,沈元以当年高考文史类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有志于中国古代史,专攻秦汉史。
五十年代,史学界的热门话题是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主要的意见是三种:西周封建论(以范文澜为代表),战国封建论(以郭沫若为代表),秦汉封建论(以翦伯赞为代表),另外还有一派魏晋封建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他把三种主要意见都囊括了,但首先是肯定了西周封建论,故此论颇为时髦。而还是学生的沈元也有志于探索史学之谜,他称从初中开始就思考这个问题,也对秦汉史兴味甚浓。二年级时,写学年论文,沈元的选题是《论汉武帝》。
整风变右派:私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然而,好奇心害死了这位早慧且勤奋的青年。年,国际上发生了大动荡。这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召集全体代表连夜开会,作了《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长篇“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问题。国际上对斯大林问题议论纷纷,引起强烈反响。东欧的苏联卫星国蠢蠢欲动,反抗控制。
常进图书馆的沈元并非一味埋首故纸堆,他十分关心现实问题。这年2月,沈元在阅览室里看到一份《工人日报》,上面全文刊载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读后大为吃惊。据郭罗基回忆,当时大学生的外语都是选择地学习俄语,不能阅读英语报纸。沈元在中学学过英语,借助字典摘译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私下供同学们传阅。其中特别惊人的是斯大林在肃反中大开杀戒,受害者达七十万人之多。
工人日报绝处未“逢生”:已成枯骨埋青山
年“文革”爆发,年仅28岁的沈元被列为要打倒的“历史界十大权威之一”,除他之外,其他9人都是历史界大师级人物。可见此时沈元史学造诣之深。看过沈元史学论文及研讨史籍的读书笔记的人,都对这位“年轻学者的史学功底惊叹不已”(余杰语)。何况,沈元还被送农村劳动改造,中断学业及研究达3年之久。
当时,文革浪潮席卷中国。治学惹祸的沈元,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有这么一天,文革中,沈元实在忍受不住批斗和躲藏,居然异想天开,用鞋油涂黑脸面,于年4月化妆成黑人,闯进非洲国家马里驻华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当时马里是和中共极为友好的国家,大使哪里敢收留他?于是立刻通报中国政府把他逮捕。
年4月18日,沈元在北京被枪决。沈元是年北京市“一打三反”运动中第三批遇难者。1月27日处决的“文革思想者”王佩英、马正秀等19人,是第一批遇难者。第二批是3月5日被处决的遇罗克、顾文选等19人。第三批就是沈元等10余至20余人。北京市当局在不到三个月时间,连续三次公开成批处决“反革命”犯,其密度甚至超过年初的“大镇反”。
一打三反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历史和人性的双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