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命救人她只希望对医护群体的尊重日常化

2022/11/14 来源:不详

山东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726/4663696.html

△颜丽,辽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祖籍台湾新竹,辽宁省台联理事、台盟大连市委委员。

“最难的日子已经熬过去了。现在每天出院的病人都不少,病区床位也开始空出一些。作为一名医生,我为能到一线救治病人而感到自豪!”

颜丽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辽宁省台联理事、台盟大连市委会委员。

回想从报名到来到武汉的40余天,颜丽脑海中的场景,始终是“匆忙”。

“太紧急了,中午给我打电话,下午就出发。回家收拾行李,都没工夫想要装点什么,好在当临床医生这么多年习惯了,家里一直备着一个装好洗漱用品、换洗衣服的小行李箱。”

来武汉一个多月,终于迎来武汉新增病例清零,武汉战场战“疫”走到尾声,休息的时间,颜丽也会盘算着,也许再坚持一两周,辽宁医疗队也可以回家了。

“我自己的孩子大了,倒还好,但看着队里那些孩子还小的队友,想孩子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但颜丽转而又会安慰开导这些队友,“我们来武汉,不就是要来帮助这里的病人!雷神山现在还有多名病人,我们走了,他们怎么办?”

离别:“疫”不容辞“医”无反顾

颜丽医院,在医院,但在颜丽看来,面对国家重大疫情,医院没有普通、重点之分,医护人员也没有资深和稚嫩之分,“作为医护群体的一员,哪里的病人需要我,我就该义无反顾地奔向哪里。”

1月底,随着新冠肺炎病毒在全国各地的发现、确诊,颜丽所在的大连市也提升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等级,接到院里发出的大连市将组建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大连)机动队通知时,颜丽第一时间报了名。

“当时从电视上听到钟南山宣布新冠肺炎病毒人传人,我心里就有了数,这次疫情应很严重。”

正月十五,正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因为当晚要值夜班,一家人的团圆饭改在了中午。午饭后,刚陪母亲出门散步走出几步,颜丽的手机响了,是科主任打来的,“做好准备吧,要去武汉。今晚的夜班不用上了。”

放下电话,一边是母亲的担忧,“你报名去武汉了?”一边是颜丽自己心里的一愣,“医院了?年非典、年汶川地震,大连市组织赴前线医疗队我都报了名,医院,医疗队总数就够了。看来这次前方真的太需要医护人员了。”

回家收拾行李的工夫,科主任的电话又至。“抓紧收拾行李吧,今晚就出发,4医院集合。”放下电话,颜丽心里一愣,“这么紧急!”好在经历过年非典以来的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多次疫情,颜丽回到家,装好了洗漱用品、衣物等,没用家人送,自己拎着箱子,医院集合了。

情绪相对稳定,没有那么容易情绪起伏和伤感,或是心内外科医生必备的心理特质。

来到机场,颜丽倒是被同事们感动了一回。“箱子里,装满了他们为我准备的暖宝宝、电热毯,最后箱子打不上了,还拎着一个手提袋上的飞机。”

日常:尽己所能,给武汉病人多一些温暖

来到武汉,颜丽所在的辽宁省援鄂医疗医院一个病区的诊疗救治工作。因为前期武汉医疗资源严重挤兑饱和,很多确诊病人一床难求,医院开启使用,每天送来的病人数量,让医疗队一时招架不住,“有好几天下班时脱下防护服,都得坐休息区座位上喘几分钟气,才有体力走出病房区。”在室温24度的空调病房,穿上几层防护装备连续工作10个小时,一度让颜丽体力透支。

“穿防护服跟平时工作是不一样的,非常非常闷,护目镜有热气,会花掉,但是不能摘下来擦擦干净戴回去。揉眼睛、抓抓哪里都不行。”颜丽说,医疗队曾做过一个测验,戴上N95口罩后,医护人员的指氧浓度会降低10%。也就是说,在隔离病房区的医护人员一直是在“缺氧环境下”工作。

但比起身体上的难受,让颜丽更难受的是心理。“如果不到武汉,很难想象在这场疫情灾难中,武汉人民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无助和痛苦。”

颜丽负责的病区,接诊第一天就收治了一位连续高热多日的病人。“来时病人情绪很烦躁,也不配合我们治疗,后来耐心地和她沟通了几次,才了解到,患者的母亲和哥哥相继因新冠肺炎去世,一方面患者心里很悲伤,一方面又很担心留在家里孤身处于悲痛中的父亲,同时看着亲人和周遭的朋友因为新冠肺炎去世,对自己的病情治愈也很没有信心。”用同理心去换位体恤患者的心情,颜丽和队友们给予了这位患者加倍的安抚和耐心。尽管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戴着口罩,也许病人看不清颜丽的脸,但颜丽每次走进病房,要求自己用笑眼、温和的语调去面对患者。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很多病人晚上失眠。查房时,颜丽会尽量用轻松的话语跟病人聊上几句,鼓励他们,缓解下压力:“家里孩子、爱人等您回去呢,多吃一点,吃得饱饱的,吃得饱病毒就没了。”

从医医院的路上,颜丽和同事们每天都会路过汤逊湖,这是亚洲最大的城中湖。前段时间因为房间要做消毒处理,颜丽和队友们去湖边逛了一小会儿,这是40天来,她医院和酒店两点一线之外的地方。

“武汉是一座很美的城市。希望病房里的患者们都能早日出院,回到他们生活的这座美丽城市中。”看着每天治愈出院的患者背影,颜丽都觉得此行很值得。

希望:对医护群体的尊重日常化

采访中,对于自己的此次逆行选择,颜丽言辞始终淡然。“社会各方夸我们医护人员忘我勇敢,逆向而行,我觉得这是我们所受的医学教育的成功之处。崇高的从医誓言是一步步走出来的。遇到病人需要,作为医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就是要去帮助。”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大批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大无畏逆行而上,是否会对紧张的医患关系社会氛围有所调和推动?听到记者这个问题,颜丽一直60分贝的柔声细语,微微提升了几分贝。

“说心里话,我不看好。经历非典后,我体会更深。社会对参与非典救治的医护工作者,后续关爱够吗?如果现在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我非常想呼吁,要把对医护群体的尊重和权益保障,纳入法制化和常态化,而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作为台盟大连市委会委员,颜丽表示,回到大连,她要向盟市委会递交了一条社情民意,希望推动相关立法,加强对医护人员执业中的权益保护,健全相应的关爱机制,去真正关心因参与疫情救治,献出生命和身体健康状况受到损伤的同行们。

“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医生被患者砍伤的报道。这么优秀的同行,多可惜!关键他术后醒来,还对患者的这种行为去包容,但我想说,为什么要包容这种野蛮的行为?凭什么去原谅?

还要让一些优秀的同行做法律不健全的牺牲品吗?”一方面是以医者仁心,去尽心尽力做好隔离病房的诊疗工作;一方面提起这些“让人心里发凉的看似极端又不极端的事件”,颜丽希望,通过这次医护人员以命换来的抗疫阶段性胜利,唤起和推动整个国家不仅在道德层面,而且从法制保障层面,去尊重和保护医护群体,“再不希望,这场疫情过后,大家又只是感慨一下就完了。”

记者:修菁

编辑:刘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