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血战 ,蒋介石欲派3万大军搅局,
2022/11/12 来源:不详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hospital/1027/content_5206.html
年11月27日, 战役爆发,第九兵团将陆战一师团团围困。在这场血战之中,美军大败亏输,仓皇逃至兴南港,最终通过海运的方式撤离。这场惨败,让 “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想随之破灭。
此战的失败,让 由骄横转向了气急败坏,他开始急病乱投医,不断呼吁美国政府,要使用原子弹来打击 部队。同时还要扩大战争规模,封锁中国的海岸线,并派遣飞机轰炸我国境内的军事目标。与此同时, 还致电台湾的蒋介石,希望他能派兵支援自己。而这一通电话,正中蒋介石的下怀。
事实上,早在 战役爆发之前,蒋介石就曾图谋参加 。
一、蒋介石 次妄图参加
年6月25日, 爆发。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悍然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军解放台湾岛,同时还恢复了对蒋介石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由此以来,蒋介石再一次被美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终于从彻底灭亡的边缘喘了一口气。
的爆发,让蒋介石和他的一众党羽欣喜若狂,以为他们心心念念已久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在美国的援助下,他们就可以大做“反攻大陆”的美梦了。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南朝鲜已经危如累卵。朝鲜人民军高歌猛进,攻势如潮,很快就击溃了南朝鲜伪军的主力,兵锋直指汉城。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 决定派遣美军直接干涉这场战争。由于兵力不足, 根据李承晚的请求,建议先由台湾就近派遣一个军驰援南朝鲜,先稳住局势。
就在6月25日上午,蒋介石接到了 的电报,不禁欣喜若狂。他连夜在台北阳明山的官邸召开军政会议。会上,蒋介石激动地指出,国民党赴朝鲜参战,将是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大好时机。若国民党在朝鲜半岛保留了军事存在,就可以在东北附近开辟“第二战场”,从而能够对大陆展开“钳形攻势”。因此,蒋介石当即做出决定,派遣台内建制最为完整的52军出兵朝鲜。
52军,是蒋介石从大陆撤下来的 完整的主力军。在辽沈战役中,52军在营口葫芦岛乘船逃跑,侥幸逃过了东北野战军的围歼,成为该战役中, 漏网的以军为建制的部队。为了“反攻大陆”,蒋介石将自己的撒手锏都扔出来了。
从6月26日起,52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全军3.3万士兵全建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并决定由郭永任第五十二军军长原第52军代理参谋长、现任高雄守备区参谋长王楚英任第52军的参谋长,并具体负责做好第五十二军准备出兵朝鲜组织准备工作。
7月4日,台湾当局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何世礼在东京拜会了 ,表达了蒋介石愿意出兵朝鲜、帮助美军作战的愿望。 听后大为兴奋,他表示为了了解和加强台湾的防卫问题,他愿意访台。对此,蒋介石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不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对, 于7月31日访台,并与蒋介石展开了会谈。自认为是“东亚太上皇”的 在没有取得白宫同意的情况下大放厥词,他表示自己愿意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并且公开表示将考虑在朝鲜半岛使用台湾军队。
一向自高自大,不把美国总统杜鲁门放在眼里。他的反共野心从不仅仅局限于朝鲜半岛,而是遍及整个东亚。一旦在朝鲜半岛得手, 很显然就会将矛头指向新中国。不得不说,毛泽东等党和领导人的眼光,真是高瞻远瞩。
二、郎有情而妾无意
虽然蒋介石诚意满满、蓄势待发,然而美国 决策层经过慎重考虑,却断然拒绝了台湾出兵朝鲜的建议。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台湾本身就在受 保护,如果被保护的台湾当局却派兵到朝鲜,这种做法实在太荒谬了。
而且台湾军队在朝鲜出现,新中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袖手旁观,一定会派兵参战。此外,美国的盟友英国也认为,自己已经和新中国建立了代办级的外交关系,不希望看到蒋介石的军队出现在朝鲜半岛。英国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军队,将不会与国民党的军队并肩作战。
除了盟友之外,美国军方也对蒋介石军队的战斗力表示怀疑。自珍珠港事变后,美国政府便正式援助中国。在此期间,美国人亲眼见证了蒋介石军队的腐败和无能。特别是在三年内战之中,蒋介石坐拥优势的兵力和装备,却被拿着低劣装备的解放军打得一败涂地,先进的美式装备几乎全部被我军所缴获。在这个基础上,美国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甚至切断了对国民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是如此之低,即使派往朝鲜又于事何补?
因此美国军方异口同声地反对蒋介石派兵入朝。最终,杜鲁门决定婉言谢绝蒋介石的请求。
到了同年八月十八日,蒋介石又派顾维钧飞抵东京,提出台湾愿意派遣1.5万“志愿部队”秘密参战。然而此时 的想法也已经改变。此时,美国军队已经守住了釜山,而且也从华盛顿那里获取了4个师的兵力,不再为兵力捉襟见肘而苦恼。因此 不再对台湾军队感兴趣,于是蒋介石 次出兵朝鲜的图谋就此破产。
很显然,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蒋介石之所以想要参加 ,当然不是为了向美国“献媚”,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反攻大陆”的图谋。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可不希望被蒋介石拖入一场“绝望的”,美国根本就不想参与的战争。因此即使无兵可派,也不能让蒋介石参加这场战争。
对于美国的决定,蒋介石除了骂“娘希匹”,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最终,蒋介石取消了52军赴朝参战的命令,国民党所组建的所谓“参谋团”,也就这样做鸟兽散了。
三、 惨败, 又一次想到了蒋介石
虽然 次出兵朝鲜的图谋失败了,但是蒋介石依然不甘心,他仍然在寻找插手朝鲜的机会。年10月25日, 入朝参战,并与美军展开了血与火的拼杀。在云山之战中,39军力挫美国骑兵 师,取得了入朝以来,对美军的 场胜利。
对于这一次挫败, 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看来,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不敢与自己作对。面对中国军队全面入朝参战的消息, 甚至轻蔑地对记者说:“我每天都在希望中国入朝参战,甚至每天都跪着祈祷。”
在 看来,进入朝鲜的中国军队不会超过8万,战斗力也不会太强,是不值一提的。因此 祭出所谓的“圣诞节攻势”,决定在圣诞节前将战线推进到鸭绿江,从东西两个战线发动钳形攻势,合围人民军残部和 ,最终结束 。然而这场战争,并没有 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事实上, 早就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为美军布下了天罗地网。11月25日,西线 率先发难,对美国第八集团军展开了围攻;仅仅两天后, 战役爆发,东线 又对美国第十军展开了大规模进攻,陆战一师被团团围困。
经过一番血战,美国第八集团军伤亡惨重,仓皇溃退公里,重新退到了 附近。与此同时,在 ,经过20多天的激战,陆战一师大败而逃,仓皇从兴南港逃跑。红旗重新在平壤上空升起。
此时,坐镇东京的 彻底慌乱了。他在给五角大楼的报告中称:
“显然,我们目前的实力不足以抵抗中国人发动的这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他们在客观上拥有很多有利条件,促使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乎 的意料, 的数量已经到达数十万人之众,对“联合国军”有着巨大的兵力优势。因此, 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蒋介石。在获得美国高层首肯之前, 再次自作主张,要求蒋介石仍派52军的3.3万士兵入朝参战,并火速派遣一个参谋奔赴汉城,会同美国参谋团一起商定52军到达朝鲜战场以后的问题。
的专横,最终为他的下台埋下了伏笔。
收到 的电报后,蒋介石的精神为之一振。于是他又一次在阳明山举行军事会议,宣布仍由52军赴朝参战的命令,同时又指派侯腾等4人重新组织“参谋团”飞往汉城,和美国第八军军长沃克商谈52军到达朝鲜战场后的作战行动和其他有关事宜。
到了汉城,沃克军长对于52军表示了极大的期待。“参谋团”的成员均认为,这是一个极其盼望国民党出兵朝鲜的人。
次日,“参谋团”便乘机从汉城回到了台北。当天下午,蒋介石听取了“参谋团”的汇报。散会后,“空军司令”周至柔拿了一封电报向蒋介石汇报:
“现在已经有7艘运输船和三艘货船开进基隆港,另外有30架C——47已经在新竹和松山就位,第52军随时可以出发。”
随后,蒋介石命令52军立即换发美军刚刚从日本援助的新装备,参谋长王楚英率军指挥所前往新竹机场待命。
虽然一切都已经准备就位, 和沃克也支持,然而令蒋介石失望的是,美国当局却迟迟不肯松口。
在国会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依然表示:“我不能同意蒋介石军队入朝参战,理由之前我已经说过,就不再叙述了。”
在他看来,杜鲁门已经指令 在朝鲜半岛先稳住局势,在军事上守住一条可以守住的防线,以待美国通过联合国在政治上对新中国实际更多的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也认为,在如此败战的局势下,在动用蒋介石的军队会由此引起苏联的警惕以及新中国持续在朝鲜增兵。因此美国军方也认为,台湾不宜出兵朝鲜。因此 的这次提议再次被轻而易举地否决了。
其后,杜鲁门又致电 ,他指出:“美国以及其盟友不希望扩大朝鲜半岛的战争,决定进行和谈,必要时候做出撤出朝鲜半岛的打算。”
与致力于统合整个东亚、对新中国发动全面战争的 不同,杜鲁门着眼于全球。美国和苏联争夺的重点仍在欧洲,不宜在东亚多生事端。也就是说,军事必须要为政治让路。
然而这一次, 的牛脾气却上来了。他一向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杜鲁门的复电是不给自己面子,是给自己使绊子。因此,他立即再次回电,说52军是一支拥有美式装备的、训练有素的部队(至少比南朝鲜军队强多了)。而且从距离上来说,台湾距离南朝鲜非常近,14天就可以到达。而且 还表示,蒋介石还能提供比52军更多的部队。
与此同时, 还背着美国高层,指使蒋介石的军队突袭大陆。他曾告诉李奇微,红色中国已经将大部分部队派往朝鲜,中国南方目前很空虚。
同日,台湾驻美国“大使”顾维钧根据蒋介石和 的旨意,拜访了美国助理国务卿拉斯克,并私下向美国的新闻界宣布,台湾方面认为 提出台湾出兵 的建议仍然有效。”
在 的默许下,国民党的特务已经遍布整个朝鲜。
在此情况下,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在五角大楼再次召开会议,研讨是否起用蒋介石军队入朝参战的问题。
到了 ,会议不可避免地讨论起蒋介石军队的战斗力问题。联席会议的大多数成员均认为,蒋介石的军队缺乏训练和火炮、装甲车等重武器装备,即使入朝参战也难以改变朝鲜的战局。
会议人员很多都参与过二战,甚至亲身经历了国共内战。从美军上层到下层,都见识了蒋介石军队的无能。在他们看来,蒋介石的军队到达朝鲜,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可能拖“联合国军”的后腿。
即便是 ,对于52军的到来也不是那么期待。虽然他认为“白宫对蒋介石缺乏尊重”。但对于国民党军的战斗力,麦大帅也同样是不屑一顾的。 力主国民党军参战,其着眼点实际在政治,而不是军事。
他就是想利用国民党军队的到来,引发新中国的震怒,以使他有借口将整个美国都拖入与新中国的全面战争之中。而他自己,则可以在这场战争中火中取栗,获取权力、军功乃至于名声。
因此当他听说杜鲁门再次否决他的提议后,恼羞成怒的他向总统发出一封措辞极其不适当的电报,他要求立即将台湾当局的军队编入“联合国军”。
杜鲁门再也无法忍受 的专横,他已经下定决心将麦大帅除掉。12月6日,杜鲁门再次否决了 提出台湾出兵驰援南朝鲜的行动,同时还给他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命令:
“用现有兵力守住阵地,禁止采取任何未经许可的行动,禁止发表任何未经国会批准的政策性声明。”
自此之后,蒋介石第二次出兵朝鲜的阴谋再次胎死腹中。而刚愎自用的 也迎来 的结局,他被一撸到底,戎马一生的仕途最终走到了尽头。
四、尾声
年2月11日, 旧事重提,再次向美国国会提出“调动台湾第52军增强美军的计划”。然而这次建议和之前的一样,被美国当局断然拒绝。
彻底失望的 终于口不择言,他向记者大倒苦水,说朝鲜之所以是如今的局势,都是杜鲁门和艾奇逊的无能造成的。
为此,对麦大帅一忍再忍的杜鲁门终于愤怒,他在后来发表了总统广播讲话,突然将 撤职,而在第四次战役中立下功劳的李奇微则接替其职位。
从军52年,辉煌一生,却落得个惨淡收场的结局。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一生的英明却葬在了朝鲜。
麦大帅的下台,意味着台湾再也不可能以朝鲜为跳板,反攻新中国的东北。闻听此消息后,蒋介石大骂杜鲁门,说他出卖了“民国”,出卖了盟友。
时间到了年5月27日,此时的美国远东司令已经换成了克拉克将军。此时的朝鲜战场,已经形成了相持局面。因此克拉克希望从台湾抽调一个军来代替相应的美军,好让美国加强日本的防务。
蒋介石感到这次或许有戏,于是再次指示52军做好准备。但这一次,美国军方再次前来拆台,坚决反对52军入朝。美军驻台军事顾问团团长蔡司说,台湾大多数军官素质低下,部队训练差,到了朝鲜肯定全军覆没。若想减轻美军的负担,还不如增强南朝鲜的伪军。
与此同时,李承晚也对台湾派兵来朝表示反对,认为更应该加强南朝鲜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第三次派兵入朝的图谋最终落了空。从此以后,蒋介石再也不抱派兵入朝的想法了。
美国为何不同意蒋介石派兵入朝呢?在外人看来,美国进行这样的决策是匪夷所思的。然而当我们透过现象,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这样做的动机。
首先,美国的重点从来不在东亚,而在欧洲。美国始终无法在东亚投入过多的军事力量,也无力与苏联和中国开战。
其次,美国清楚地意识到,蒋介石出兵目的不纯,他必然妄图通过美军从朝鲜进入东北。所以,美国政府极力避免蒋介石利用 之机,打着美国人的招牌从中渔利
,美国人也认识到,从军事上来说,蒋介石的部队根本不值一提。在大陆,他的数百万大军尚且被歼灭,如今派来3.3万士兵,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综上所述,虽然美国确实有心启用蒋介石,但终究没有落下这颗子,最终成为永远也走不出去的一步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