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这两句诗,经常被用来形容老师,老师
2023/4/9 来源:不详从“断竹,续竹”开始,中国古老的诗歌,便化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汉文字,被镌刻在斑驳的石碑之上、古朴的铜鼎之上,泛黄的纸页之上,经过数千年的传唱、抄录,这些诗歌在时间中沉淀,像老酒一般散发着香气,像星辰一样闪烁着光芒。
每一首古诗的背后,或许都藏着诗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种深刻永恒的道理。所以在那些古老美丽的诗歌,是诗人相隔时空传达情感的载体,经过口口相传,它们也成为了我们表达心情的最佳的语言。
遇到喜欢的人,我们可能会说“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感叹错过的爱情,我们可能会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思念家乡的亲人,我们可能会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国的古典诗歌经过代代相传,早已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我们都习惯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悲欢喜怒。古人那些优美凝练的诗句,总能很好地表达我们心中那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情感。同时美好的诗歌,在节日之时,便又化身为美好的祝福。
教师节马上就要来临了,想必许多学生会借花献佛,用自己背过的诗句,转化成祝福送给老师。每年的教师节,有一句诗使用的频率非常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其实很多老师对这一句诗并不怎么喜欢,但因为是学生的祝福,出发点是美好的,所以也笑着接受了。个中缘由我们来分析一番。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背景:公元年,本来李商隐是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幕府中,受到他的重用。但在公元年时,卢弘止病逝,李商隐只好回到长安另谋生路。此时李商隐的好友兼同学令狐人宰相兼礼部尚书。
本来有这层关系,李商隐很容易谋份差事,但令狐绹属于牛党,而李商隐是王茂元的女婿,王茂元属于李党。所以晚唐时期牛李党之争,李商隐一直被夹在中间,两边不讨好,这次回来想请令狐绹举荐,所以他写了几首《无题》陈情。
李商隐的诗,一向隐晦,这首无题,大约有两种赏析角度,一种认为是写失恋后的心情。
诗的首联,写双方离散之苦,分离两地,相见很难,但离别的时候更难,有过送别至亲至爱的读者朋友,应该有过这种体会。可是,东风终究会离开,它也无法挽留暮春时花儿的凋零。
颔联则写相思,“丝”字在古典诗词中,一向被认为谐音“思”字,这句是说主人公思念对方,如春蚕吐丝,至死方休,自己因思念流泪,就像红烛滴蜡,成灰始干。
颈联则是诗人猜想对方因为思念而憔悴,晨起梳妆,看到憔悴苍老而痛苦,这既是对爱情追而不得的苦恼,又是对青春易逝的担忧。晚上想要吟诗抒发心中的愁苦,但月光寒冷,孤独无伴,吟诗倍觉凄凉。
最后一句用了典故,说自己与相思之人所住之地相隔不远,可是却无路可通,所以希望西王母的信使青鸟,能够殷勤探看。最后一句,大多是绝望,而绝望之中,又含有一丝不甘和挂念。
从表面上来看,的确是一首爱而不得的爱情诗。但李商隐写此诗时,身体状况非常不佳,最后寄于卢弘止身上的升迁之路又断绝。时不我待,李商隐迫切地想要踏入朝廷建功立业,哪有什么心思谈情说爱。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李商隐表达自己希望令狐举荐而不得的心情。正如《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所说:
此诗是李商隐希望有人能够引荐自己入朝,但因为身份敏感,不能明言,只得寄托于无题诗。“百花残”、“云鬓改”都是言流光易去,青春不再,“春残”、“蜡炬”皆言心情难已于仕进。而“蓬山”则是朝廷,“青鸟”则是那位举荐之人。
很多人认为,三、四句是形容无私奉献,所以用来比作教师,但从原诗出发,无论是作爱情诗解,还是求仕诗解,都是求而不得,至死不甘的绝望。还有很多专家,认为两句诗淫纵纤鄙,清人张谦宜言:“情太浓,便不能自摄,入于淫纵。”纪晓岚言:“三四句太纤近鄙,不足存耳。”
因此,这两句诗形容老师,不仅意义不契合,而且“到死”、“成灰”这种不吉利的词,更是中国人十分忌讳的,故而老师都不喜。
其实教师节送给老师的,用白居易的“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等都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