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音乐广播我爱古诗词新竹
2022/7/9 来源:不详北京哪个扁平疣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314/8744649.html我爱古诗词
厦门音乐广播
每年九月开学季,校园迎来新生。
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一代又一代地延续文明的薪火,期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今天我们来一同读一首关于新老传承的古诗。
??点击视频,让诗词「动」起来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如果你曾在山上看到竹子,就会发现它们一般都是成片生长的。
竹子高大而不粗壮,挺拔而不弯曲。在看不见的地面以下,它们扎根极深,并且生长出横向的根茎,在土壤中一节节生长蔓延开来。地下茎生长的嫩芽破土而出,那便是竹笋,又逐渐生长为竹子。
追溯根系,它们相互依偎;钻出地面,它们又各自独立。
今日所读的诗篇,正是用竹子的生长比喻人类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前两句讲述新生的竹子长得比老竹子高,凭借的是老竹子的滋养,指代新生力量的成长需老一辈的帮助与扶持。
后两句描绘第二年还会萌生新一代的竹子,生生不息,直至环绕整个凤池。此景则是在展望未来,表达对后辈的愿景与祝福。
诗中的“凤池”即为凤凰池,常用于指代朝廷或宰相。
这是一首题画竹诗,落款写道:“孏石十哥弄璋之兆。板桥弟郑燮。”
由此可见,作品的创作背景其实是祝贺兄长喜得贵子,但在后来也被人用于形容师生恩情。
画与诗的创作者郑燮,人称板桥先生,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以竹居多。
他所画的竹子和题画诗,大多是借竹抒情,托物言志。
既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不拔,也有“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淡泊名利,把竹子的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像竹子一样
奋力向上生长时
别忘记感谢那些
为我们提供坚实后盾和
充足养分的人们
END播音:宋颖撰稿:许雯雯制作:阿毅
厦门音乐广播《我爱古诗词》
播出时间
07:30/09:30/11:30/14:30
17:42/21:30
点击链接听更多好诗
厦门广电集团广播中心i听厦门
厦门音乐广播编辑:陈奕莹责编:洪岩
动画绘制:王瑶
i听厦门编辑:谢文静
责编:林军、陈国胜
编审:张瑶、王亚男
厦门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