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叹千古师生情

2023/3/26 来源:不详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古来圣王将相,未有不尊师重道。

古时虽没有像现代的法定教师节,但每逢孔子的诞辰日,皇帝就会率领众大臣前去祭拜孔子,

各地方的文人雅士也相约去祭奠孔夫子。可见,古往今来,尊师重教是华夏文明的永久美德。

儒家:为师守墓六载

孔子桃李遍天下,有七十二贤人,子贡便是其中之一。

子贡在政治外交上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超群。其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

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

当即用房屋比喻回应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常人能够看得到;

说自己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

还把孔子比作太阳月亮,老师的光芒,不是常人所能超越。

孔子离世,鲁哀公前来吊唁时,子贡为老师的“生不能用”而伤痛万分。

孔子葬后,弟子皆服丧守墓三年,唯有子贡,在孔子墓前守护陪伴六载。

子贡的晚年,也像孔子一样开办教学,为鲁国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如鲁国大夫子服景伯。

释家:师父反拜弟子

古灵神赞是唐朝的一代高僧,他出家后在大中寺受业,后行脚遇见百丈禅师,得以开悟。

在悟道后,神赞高僧返回大中寺,欲点化师父以报剃度之恩。

刚回到大中寺,师父问:“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答曰:“并无事业。”

从此,神赞高僧被留在师父身边做各种杂务。

一天,师父洗澡,命神赞高僧搓背,他拍着师父的背说:

“好一所佛堂而佛不圣。”师父回头看他一眼,他道:“佛虽不圣,且能放光。”师父困惑不解。

又一天,师父在窗前看经,有蜜蜂钻进窗纸中想飞出室外,神赞高僧便道:

“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接着又念出一首偈子: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师父大惊问道:“汝行脚遇何人?吾前后见汝发言异常。”

神赞高僧答:承蒙百丈和尚点化,已得了个歇处。现在回来,是要报答师父的慈恩。

师父即刻令大众设斋,恭敬地返拜弟子,并请神赞高僧说法指点迷津。

神赞高僧登座道: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师父闻言,当下开悟。

道家:尹喜拜师

尹喜是西周时期的大夫,精通历法,善观天象。

他见东方有紫气出现,知有圣人当度关西行,于是请任函谷关令。

他吩咐守关士卒:洒扫道路,夹道焚香,恭迎圣人。

自己天天沐浴,日日斋戒,净身等待圣人的出现。

几天后,一位仙风道骨的白发老者,驾青牛之车欲出关,尹喜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

“关令尹喜早得神明示象,在此恭候多日,诚望圣人赐教。”

老者说:“吾乃一介布衣,汝何以知之?”

尹喜道:“吾好观天文,今月之初,和风立至,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

紫气浩荡,长达三万里,知来者是至圣至尊;

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今观圣人神姿迥绝,望指点修行之道。

尹喜感恩不尽。敢问圣人姓名”

老子亦知其奇,求道至诚,笑答道:“吾姓字渺渺,非可尽说,今姓李,字伯阳,号老聃。”

尹喜听到是老子,焚香叩头,行拜师大礼,

老子应其所求,收尹喜做了入室弟子,

并传授五千言的《道德经》后飘然而去。

尹喜辞去职务,终日修习《道德经》,后终于悟出真谛,修成大道,

尹喜在武当山开始传播老子的道家思想。后被道教尊称为“玉清上相”。

尹喜在升天前,把自己的躯体留在老子故里,让自己的忠魂永远守护恩师的家门,

以报答五千至言——《道德经》的教诲之恩。

《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佛经中说,对师长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老师成就慧命,使人明道。

老师是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成功之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金秋九月,感恩师恩,所有德才兼备的教师都应受到尊崇与祝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