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家笔下的竹,风骨傲然
2022/11/15 来源:不详白癜风皮肤健康普查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71021/5779538.html
竹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题材,历史悠久。中国人爱竹,不仅仅爱竹子的清雅澹泊,也是勉励自己像竹子一样有傲然风骨。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北宋·赵昌《竹虫图》
赵昌,生卒年不详,字昌之,北宋画家。工书法、绘画,擅画花果,兼工草虫。赵昌在北宋时期与宋徽宗赵佶齐名,是宋代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竹虫图》以细腻的笔法和鲜丽的赋彩,写实地描绘出竹子以及周围的地瓜、鸡冠花、蝴蝶、蜻蜓、金钟儿、纺织娘等草虫。一般认为草虫图中描绘的花草和昆虫各有寓意。例如:瓜的寓意是子孙兴旺长久,而本图中也画有瓜。此外,鸡冠花与蝈蝈,表示出人头地的“官上加官”吉祥图。而本图中虽未画有蝈蝈,但推测是以鸡冠花来表示出人头地的寓意。
南宋·梁楷《六祖斫竹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善画山水、佛道、鬼神.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八高僧故事图卷》等。《六祖伐竹图》描绘了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五代后蜀·黄筌《雪竹文禽图》
黄筌(约年-年),字要叔,五代后蜀宫廷画家。擅花鸟,兼工人物、山水、墨竹。后人把他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雪竹文禽图》的笔法十分工细,先作淡墨而后用色彩渲晕,并分许多层次,完全符合画史所记黄筌的艺术形式。
元·顾安《幽篁秀石图》
此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竹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安墨竹画之代表作。
元·顾安《竹石图》
此图中几竿修竹挺立,磐石苍翠点点。以淡墨写出竹竿,以浓墨撇写出竹叶。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乱,结构紧密严谨。几棵竹笋,顿挫扭旋,生机勃勃。此图浓淡相宜,层次井然,笔法细腻,清雅趣浓。
元·王蒙《竹石图》
王蒙,生年不详,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外孙。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上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元·赵雍《青影红心图》
赵雍,字仲穆,赵孟次子,书画继承家学,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界画无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马画最为出色。亦能诗文,并精鉴赏。传世作品有《青影红心图》《骏马图》《溪山渔隐图》等。此幅画作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映出文人画的艺术趣味。竹干行笔如写篆书,竹叶如八字,而兰茎则蕴含行草笔意。
明·陈洪绶《竹石萱草图》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后自称老迟,又称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陈洪绶书法遒逸,擅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其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李公麟、赵孟之妙,设色学吴道子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间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上图采用不同的画法绘出湖石、萱草及秀竹。画家以枯笔勾石,加横皴竖苔,笔法写意凝重。萱草用双钩填色法绘写,设色妍丽,勾线细致精确。秀竹则纯以白描手法写出,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刻画入微,尽显挺拔之姿。三种画法相辅相成,天衣无缝,可见画家深厚的功力。
明·陈栝《雪竹图》
陈栝,明代画家,善画花卉。上图写雪竹,笔法与众不同,竹以双钩疾笔写出,点笔写出灌木,雪是用枯笔随意点垛,洋洋洒洒,笔法老辣,更见生趣。在历代雪竹作品中,独树一帜。
明·金浞《双钩竹图》
金浞,生卒不详,明正统间人。字本清,号朽木居士,又号太瘦生。金浞。擅摹印篆,写竹石甚佳。此图绘坡上石畔高挺两竿修竹,枝干挺劲,竹叶茂盛,向背俯仰交错,浓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丛生,呈雨后勃发之势。双钩线条细劲,填染色彩清雅,颇得修竹新篁的秀劲潇洒之韵。
明·林良《秋林聚禽图》
林良,字以善,明代著名画家。史料曾记载“林良吕纪,天下无比”,他因善画而被荐入宫廷,授工部营缮所丞,后任锦衣卫指挥、镇抚,值仁智殿。绘画取材多为雄健壮阔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笔法简练而准确,写意而形具。上图是林良写意花鸟画中的佳作。构图周密严谨,一群鸟雀栖于乌桕树和竹丛之间。以粗笔浓墨画乌桕树的主干和一群白头鸦,笔势纵横豪肆,墨色苍劲淋漓;又以放笔淡墨画竹子和小雀,画面的繁简、浓淡、疏密、虚实,都有独到之处。浅红淡绿,着色简洁,自然生动。
明·吕瑞俊《竹雀图》
吕端俊,明代画家,善画竹。传世作品有《竹雀图》轴。图中画湖石、丛竹。竹竿粗壮挺拔,竹叶茂密成荫,一群麻雀,或飞,或栖,或鸣,或食,活动于丛竹中,为竹林静中增喧。画法严谨,形象生动。以墨色的浓淡变化,突出空间上的幽深感,意韵空朦。
明·孙克弘《殊竹图立轴》
孙克弘,明书画家、藏书家。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历代以朱砂写竹的并不多见,孙克弘这幅竹画,在色彩对比和构图上都可说匠心独运。竹之妍艳与秀石之清冷沉郁形成对照。竹子色彩上浓淡、深浅的变化,在空间上产生一种幽深的意境,使画面在艳丽中又趋向沉静、稳重。
明·王绂《墨竹图立轴》
王绂,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此图中写新竹三竿,清韵萧萧,含雨带露,枝叶飘摇,有潇洒出尘之致。画家以圆劲之笔法画竿,以挺秀之笔法写枝,随手撇写竹叶,俯仰向背,皆存书法意韵;又以墨之浓淡、笔触之大小来表示空间上立体感,使画面清雅秀逸,不同一般。
明·王绂《淇渭图立轴》
此图写倒挂竹一枝,姿态秀妍,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其墨竹画法,继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瓒等的传统,着重表达萧散清逸的意韵。淡墨写枝,浓墨捺叶、叶端轻轻弯折,翻转自如,如神来之笔,尽显竹叶静中有动的态势。此图用笔在遒劲中出姿媚,纵横外见洒脱,开元末明初画竹的新风格。
明·夏杲《奇石修篁图》
夏杲,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原姓朱,名杲。明代官员、画家,擅墨竹,亦工楷书。师承王绂而稍变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誉称。此图之中奇石峥嵘,两竿新竹并立抽发,枝叶交互纵横,另有一高竹,由画外凌空插入,具巍峨之势。奇石的画法粗简写意,新竹却以圆劲之法写干、挺秀之笔写枝,撇写竹叶,颇具书法韵味。画面浓墨淡彩,将修竹之挺拔婆娑、含雨带露之姿,刻画得生动鲜明。
明·夏杲《清风高节图》
此画写奇石耸立,风竹数竿。以浓淡二墨写枝撇叶,绘偃仰起伏、前后穿插之态,有条不紊地刻画出竹子在清风中飘举摇曳的情状,尤其叶梢提笔一转,如神来之笔将风竹潇洒婆娑、楚楚动人之韵尽现纸上。
明·项元汴《仿苏轼寿星竹图》
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等,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上图中斜坡之上,两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后。文石用笔圆润琐碎,风格特异,浓墨点缀,苍劲秀峭。秀竹浓淡相携,意境古拙天真。
明·徐渭《菊竹图》
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菊竹图》写菊花昂立,菊叶垂聚,花朵簇拥,生机勃勃。菊叶以大笔刷写,挥洒自如。旁依修竹,竹梢低垂,与菊花相呼应,饶有趣味。竹叶用笔潇洒。菊、竹下端衬以叶草,清姿逸态,淋漓尽致。笔墨干湿浓淡相宜相辅,一气呵成,韵味隽永。
明·姚绶《竹石图》
姚绶,明代官员、书画家。擅书画,长山水、竹石,此图画山坡上湖石耸立,石后翠竹两竿迎风挺立,石下兰草丛生。湖石用笔豪放简劲,横皴平点,墨色浓淡相宜。竹以花青色淡写,笔力劲挺秀拔,有风姿绰约之感,得淡雅清逸之致。
明·姚绶《竹石图》
山石之后,数竿新竹在风中枝叶飘摇。浓淡墨色、疾笔劲力将竹子受风飞舞之态刻画出来,清韵满纸。
清·李方膺《潇湘风竹图》
李方膺,中国清代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常喜欢描绘以风雨为背景的竹石。风是抽象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形象,颇难以表现出来的。此画中画家大胆创造,写竹子数根,依于石旁,挺拔修直。秃笔直扫,画竹叶扁方状成倾斜方向,有力地表现了疾风的狂肆,作者不但在描绘技法上显得“因难见巧”,而且显示出竹子不畏强风的精神,笔笔枝叶呈现出坚贞不屈的力量。下笔如风驰雨骤,正像是抒发画家胸中的怒气。李方膺由于仕途生活中得罪权贵,先后下狱罢官,但从不屈服苟且,这幅画可说是他心境的折射。
清·罗聘《竹石图》
罗聘,清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笔情古逸,思致渊雅,自成风格,为扬州八怪之一。此画中以浓淡二墨写竹竿枝叶,水墨撇脱,随意挥洒,以浓淡枯润的变化,尽现竹之风致意态,有云雾迷潆之感。画意空灵湿润。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笔湿墨勾染点皴,色泽凝重,富有体积感。此画反映了作者驾御笔墨的高超水平,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写竹佳作。
清·孙楷《竹图》
孙楷,清代中后期画家。此扇面以淡墨写竹竿、山石,浓墨撇叶,虽寥寥几笔,清韵之风却已满纸。画面布局隽永沉稳又不失空灵幽深之意。
清·石涛《笋竹图》
此画写二枝竹笋破土而出,而一旁的新篁已开始枝叶丛生。原济作画擅用墨法,此画之中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将地被的潮湿起伏、竹笋的新鲜蓬勃以及新篁的翠叶、细枝刻画得十分传神,写意手法高妙。
清·赵之琛《双钩竹石图》
赵之琛,字次闲,号献父,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工书,擅画山水、花卉,喜写佛像。山水师法元代倪瓒和黄公望,用笔萧疏、幽澹。花卉用笔潇洒,着色淡雅。《双钩竹石图》写坡上新竹三竿,皆以双钩绘出,竹叶淡染汁绿,湖石玲珑瘦立,笔法峭劲,敷色清雅,布置奇险,是赵之琛晚年用意之作。”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原文有修改,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