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师说丨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2022/9/12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8.html

新师说丨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陈胜

什么是老师呢?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为师者不易,且行且珍重。

1.师者堪为表率,不忘信念初心

这是职责使然,无可厚非。《礼记·学记》言:“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司马迁《史记》称,“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孔子就是这样“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所以被尊为万世师表。

人言,惟医生和教师值得托付。此言非虚,一个是托付了生命与健康,一个是托付了孩子的未来与家庭的希望,都是值得尊重和信赖的。教师是件良心活,付出从来都在八小时以外,从来也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这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更是践行从业初心的誓言。

跟着老师,学知识,更学做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品”和“德”排在“学”和“才”的前面。学生向谁学品德?除了向家长,当然是向老师学了。所以,史进千里寻师是一种信任,更是对老师道德为人的崇敬。虽然王进的最终结局成谜,但这段师生情谊却是一部英雄云集的《水浒传》中难得的暖心回忆。《西游记》取经团队以唐僧为核心,在于为师者的道德高洁,信念坚如磐石,令人无从怀疑。虽经历八十一难,必要使团队到达理想彼岸。历史上,唐朝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也从未因太子李承乾的叛逆和反目,就不对他施以规劝、帮扶。相反,即便是自己的生命都受到了学生的威胁,还要履行职责。尽人事,听天命,无力回天而已。

2.师者非完人,不宜过分苛求

老师不是圣人,不会无所无知,也不会完美无瑕。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白鹿原》里的朱先生,昼夜吟诵、孤守书案、饱学儒雅、慧眼看世。

韩愈《师说》早有明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只要在某个领域给过你帮助或启发,就是老师了。孔子请教过的很多人,其贤能都比不上他。但如老子,曾在“礼”的学问上给过他启示,孔子就真心视其为龙一般的人物,并称“老聃,真吾师也”!所以,“孔子问礼”成为千古佳话。

时年35岁的国子监四门博士韩愈,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他的这篇论文,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论述有关教师的不朽之作。”并且,他为年仅17岁的青年学子李蟠写下这篇宏文,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师者。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惟其如此,才由韩愈悟出了师道。

当今之世,“耻学于师”倒不存在,只是社会对师者施加的额外负担太过沉重。常常使教师被捆住了手脚,分散了心神,严重者甚或会本末倒置,偏离中心职责。

3.师者最大的成就感,源于桃李满天下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也就是说,在他老人家看来人生有乐事三件:家庭平安、心地坦然和教书育人。孟子果然是伟大教育家,这话说得极好。作为教师,得到可塑之才而教之,的确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唐朝文人不少信佛,与禅师们结下了师生缘。师生相处融洽,诗人人生开悟。人生乐事,不能忘怀。岑参字长诗《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特别提到“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恩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群峰陡峭,古道听泉。花丛卧牛,松鹤在眠。江水暮色,烟云寒山。李太白在此逍遥世外,已忘记了时间。

寻雍尊师隐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不仅如此,做教师的还常常欣喜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新竹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靠的是老枝干的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的,还会更高,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我们后辈,始终不能忘记老师的扶持教导之恩。

师生缘分是最纯洁的情义,互为牵挂,祝祷一生。所以,白居易颂扬宰相裴度门生遍天下,绿野堂占尽万物精华,裴令公的门前屋后已无需再种奇花。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所以,作为孔子称赞最多的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首,41岁的颜回英年早逝,孔子痛失爱徒悲彻心扉,不禁连连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哎!老天要我的命啊!)”

4.尊师重教体现在细节上,落在实际行动中

古人常挂在嘴边的,除了“仁义礼智信”就是“天地君亲师”。对老师的尊敬,古人是认真的。人们以此长期祭拜,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尊师重教。时至今日,大部分理念还不过时。这种价值取向,是中国民众的终极关怀所在,也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伦理依据。

尊师在于细节。于是,程门立雪化作了尊师重道的丰碑。雪深一尺,情浓千古。伊川先生(程颐)受敬欣慰,杨时、游酢学成大家。于是,唐伯虎得中解元,与恩师分享喜悦,对未来充满信心。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明·唐寅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

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

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尊师在于行动。《荀子》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教师是国家的希望。彼时,“束脩”不仅是工资收入,更是“食肉者”尊贵身份的象征,教师是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今天教师的待遇较之以前已有较大改善,但要达到与公务员同等,大家还在热切期盼中。

5.还原教育本真,我们孜孜以追

关于教育的理论,多得令人咂舌,还似乎都有道理,堪称奇观。

教育的本真是什么?这是个很难一下子回答的问题。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几句话颇为在理,可供借鉴。“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完整而健全的教育不应当只是知识教育,而应当是一种包括知识在内的文化教育。教育应该充满文化精神、浸透了浓厚文化气息。”学生不但可以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还能通过与人、与世界的互动来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事实上,中国先贤早有相似主张。“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中曾皙这个连孔子都深表赞同的理想,相信也是今天为师者的理想。“春服舞雩”,多么美好的教育境界与追求啊。彼时,没有单纯的升学率,没有机械式的评价。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千古以来竟没有人因此质疑过孔子的教学质量与教育贡献!究竟是古人不智,还是我们聪明过头了呢?

教育应该是很纯粹的,教育应该是很快乐的,教育还应该是五彩缤纷的。暮春时节,要是也能约上三五同仁,带上六七个弟子,沐浴在春阳暖照里,在高坡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来,不也是很惬意的事情吗?但愿我们,不只是能想想而已。

韩夫子《师说》为“美文极品”,后学从无比附之意。同为师者,倍感任重道远,聊发赘语自省共勉,仅此而已。

作者简介:

陈胜,笔名长安江伦,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TEDxZhengzhou演讲嘉宾、大型纪录片《河南历史文化博览》解说嘉宾。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长于散文、诗歌、历史传记创作和隋唐史研究。著有新人文畅销历史读物《大隋雄主杨坚》(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唐风烈烈》(郑州大学出版社),传统文化微读本《揭秘中国古代科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诗集《往年他岁》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