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脱贫了陕西法制网
2024/8/6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年5月5日拍摄的延安市南河河道(新华社记者刘潇/摄);右图为年12月26日拍摄的延安市南河河道(资料照片)。延安将苹果、棚栽、养殖作为脱贫的三大主导农业产业,43%的贫困人口直接从事苹果种植。图为一位村民在陕西宜川县交里乡太泉村的果园里采摘苹果。新华社记者刘潇/摄安塞区依托剪纸、民歌、腰鼓、农民画和曲艺等5张民俗“名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上千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图为陕西延安安塞区西营村,艺人正在进行说书表演,歌唱脱贫后的美好生活。新华社记者刘潇/摄年4月23日拍摄的陕西延安安塞区位于道路两侧的惠泽园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新华社记者刘潇/摄生生不息74岁的老党员侯秀珍坐在自家小院内哼唱起《南泥湾》。院外的麦田里,矗立着延安大生产运动纪念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历经风雨,更显遒劲有力。56年前,她就是唱着这首歌、听着公公的故事嫁到南泥湾的。公公刘宝宰是旅团的一名连长,从年进驻南泥湾垦荒一直到去世,老人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公公垦荒,儿媳种树。世纪之交,侯秀珍带领全村妇女上山,一撅头接着一撅头,把粮田变成森林。如今,耄耋之年的她一再拒绝女儿把她接到城里,每天仍在下地干活。“我走了,旅就没人了。我还能劳动,还能尽一份力……”任凭岁月流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融入延安人骨血不变的力量。“哪怕砸锅卖铁,这钱我也一定会还!”在安塞区镰刀湾镇罗居村,32岁的赵洋洋至今还记得在借款保证书上按下手印时发出的誓言,那是要与贫困来一个了断。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重伤在床。年春天,赵洋洋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像是在一夜之间长大了,曾经玩心很重的赵洋洋,开始在网上查找致富的门路,一些地方靠养梅花鹿脱贫的信息,让他眼前一亮。说干就干,他跑去山东一个养鹿专业县考察。一打听,到处都是商机。在银川,他看到一家企业养了多头鹿,只雇了5个人,心里渐渐有了谱。为说服更多人一起干,赵洋洋走街串户,却只说动4个人,有3个还是亲戚。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姑父不忍心侄子受苦,答应和他一起干。可签字的时候,姑父还是犹豫了,拿笔的手悬空了半天,又忍不住问了一句:“这钱,要是还不上……”“我拿命给你保证,一定能还上!”乡亲们不理解,可干部支持,帮他申请到8万元贷款。那是一段完全靠一口气支撑的日子:咬牙写下保证书,鹿舍艰难办起。饲料贵,就从自己嘴里抠,三餐变一餐。起早贪黑,一次给幼鹿打针,他趴在鹿身上酣然入梦。养鹿是长线行当,钱袋子只出不进,亲戚们慌了,托母亲来劝:“干脆把鹿卖了吧,还能少亏一点!”“娃呀,不好了,鹿都跑了!”整整两个月他都在找鹿,大部分找了回来,可还是有2头被车撞死。“哭有什么用!再大的困难,也得往前走啊!”抱着被撞死的梅花鹿,赵洋洋鼻子发酸,可他硬忍住没让眼泪掉下来。年,鹿场第一次割鹿茸,乡亲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头鹿的鹿茸就卖了元。加上卖鹿的钱,年底一算账,挣了50万元!乡亲们彻底服了。合作社注册那天,17户贫困户自发送来小额贷款想入股,赵洋洋当场签下分红协议。“我知道贫穷的滋味,我的贫困帽摘了,也想拉他们一把。”延安人的身上,总有一种力量让人肃然起敬。46岁的洛川残疾人屈万平不到10岁,就已骨折10次,患有脆骨病的他在炕上一躺就是十几年。长大后,他最爱拄着拐杖到苹果园里转,看久了,就成了半个专家。他买手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