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全球城市竞争力,谁在领跑中国城市每

2023/1/6 来源:不详

北京皮炎医院电话 http://m.39.net/pf/a_9051898.html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中心城市是全球发展的火车头”,这是城市时代的共识。它们不仅创造核心价值,还决定着价值全球分配,因而放大了影响全球的功能。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智能时代,这些顶级城市的规模、形态、功能并非一层不变。可以说,在全球城市价值链体系的不断演变中,这些中心城市始终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人居署今日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全球城市价值链——穿透人类文明的时空》(后称“报告”),过去年,由枢纽、门户和节点构成的全球城市体系,在由跨国集镇体系到跨洲城市体系再到全球大都市网络体系的演化中,经历了20余次的全球性瓦解和重塑。

在此起彼伏和兴衰交替的变化中,城市化地区从地球表面的“寥若晨星”进化到“星云密布”,而空间环境及其变化决定了全球城市及价值链的时空演进,技术创新则是决定这种演进的根本动力。

“当然,决定全球城市及价值链文明的不仅仅是技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首席城市经济学家倪鹏飞总结,

政治权力始终左右着全球城市及价值链体系的时空演进,自由贸易不遗余力地扩展着全球城市及其价值链体系,而思想文化始终并将日益压倒性影响全球城市价值创造。

下面,我们就从6个维度,观测个全球城市的最新竞争力状况,帮助更多中国城市在新一轮全球城市价值链体系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01经济竞争力:“北升南降”顶级城市洗牌

城市经济竞争力是当前和短期的经济绩效的决定力量,也是城市未来和长期发展的关键基础。

根据最新报告,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前20强为纽约、新加坡、东京、伦敦、慕尼黑、旧金山、洛杉矶、巴黎、深圳、圣何塞、香港、上海、法兰克福、波士顿、都柏林、维也纳、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汉堡和西雅图。“科技新贵闯进前十,多个发达的中小都市区闯入二十。”

相对于~年度的表现,纽约和新加坡的经济竞争力排名没变,东京上升名,伦敦上升14名,慕尼黑、巴黎等由于增量减小下降2名,顶级城市位序仍处于激烈竞争中。

过去五年经济竞争力排名变化情况

在顶级城市重新洗牌的同时,报告显示,过去5年,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稳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则相对下降,呈现出“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降”的特点。

再看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全球排名总体有所上升。

排名前10强的城市分别是深圳(9)、香港(11)、上海(12)、北京(21)、广州(42)、苏州(71)、台北(74)、南京(83)、武汉(87)和无锡(91)。

从5年变化来看,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前10强城市总体经济竞争力全球排名处于降低状态,但仍居于全球前强以内。

同时,~年度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全球排名相对年有所上升,在个中国城市样本中,有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全球排名处于上升状态。

02要素竞争力:19个中国城市跻身百强

作为影响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今年的报告专门对当地要素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年轻且高素质的人口是最重要的要素竞争力构成。

当地要素主要包含信贷市场融资便利度、资本市场融资便利度、学术论文指数、专利申请指数、青年人才比例指数、劳动力总数指数。

要素竞争力分项指标

分项指标表明,资本市场融资便利度、专利申请指数和年轻且高素质人口指数对当地要素竞争力影响最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94、0.82和1.09,各城市在这三个关键要素上的差异显著较大,其高低决定当地要素竞争力的高低。

根据排名,当地要素竞争力前20强分别为纽约、深圳、芝加哥、伦敦、波士顿、上海、东京、首尔、都柏林、新加坡、北京、巴黎、旧金山、莫斯科、悉尼、洛杉矶、孟买、香港、迪拜和多伦多。

不难看出,这些城市均为全球、区域或国家的中心城市,它们吸引了各地的科技、资本和人才,主导全球当地要素竞争力。

在中国的观测样本中,多数城市的当地要素已处在较具竞争力的水平之上——

深圳、上海、北京、香港、广州、台北、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均处于全球前50强;

其中深圳和上海处于全球前10强,分别排全球第2名和全球第6名;北京、香港处于全球前20强,分别排全球第11名和全球第18名。

报告显示,共有19个中国城市处于全球前强以内,50个城市处于全球前强以内,有个城市处于全球强以内,总体处于领先地位。

03可持续竞争力:亚洲提升深圳首进前十

可持续竞争力是城市长期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城市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复杂的社会福利需求的关键所在。

从这次的报告来看,全球可持续竞争力前10强的城市分别是东京、新加坡、纽约、香港、伦敦、巴黎、旧金山、巴塞罗那、深圳、大阪。

全球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前20名及其变化

放在全球格局下,各区域分化逐步加剧,亚洲、欧洲、北美洲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主导。

这当中,亚洲城市在全球可持续竞争力前名中的数量达到66位,与五年前相比增加6席,是六大洲中提升幅度最大的。

聚焦亚洲的头部城市,其可持续竞争力持续增强。

相较-年度而言,东京、新加坡继续保持榜单前两位;香港和深圳的排名上升,其中深圳进步尤为显著,排名上升14位,位列榜单第九,这也是深圳首次跻身全球前10名。

除香港和深圳外,排名靠前的中国城市还有台北(24)、上海(33)、北京(47)、广州(69)、苏州(78)、南京(89)、青岛(94)和武汉(),其排位均较5年前有所上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中国城市内部差距较大,在个样本中,仅9个城市跻身全球前,30个城市跻身全球前;同时,有个城市位于全球名以后,占比约54%。

此外,中国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分化加剧。从5年变化来看,个城市排名上升,占比54.63%;同时,也有个城市排名出现下滑,占比44.67%。

04生活环境:房价影响中国城市整体排名

可持续竞争力曾一度是中国城市的“短板”,倪鹏飞曾指出,中国城市需要在社会建设和环境方面加大力度,提升包容性发展和绿色发展,“这是可持续竞争力环境条件。”

从生活环境方面看,本次报告中竞争力前20强城市分别是:东京、纽约、大阪、新加坡、罗马、广岛、柏林、维也纳、伦敦、洛杉矶、旧金山、名古屋、北九州-福冈、休斯敦、波士顿、熊本、慕尼黑、芝加哥、札幌和费城。

对全球城市而言,环境污染度指数平均得分最低,说明环境质量依然是全球城市面临的共性挑战。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生活环境指标得分普遍偏低,如印度(0.),印尼(0.)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0.),且其各分项指标存在较大分化。

报告提醒,环境质量依然是全球城市面临的共性挑战,“优良的生活环境既是对人类住区的基本要求,也是创业的重要保障。”

对中国城市而言,在生活环境竞争力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观测,中国城市此项平均得分为0.,仅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当前共有15个城市跻身生活环境全球前强,

分别是台北(49),香港(55),台南(),高雄(),台中(),上海(),广州(),新竹(),澳门(),深圳(),东莞(),北京(),杭州(),昆明(),重庆()。

报告认为,中国城市整体排名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是房价较高,但一、二线城市在健体休闲设施指数、文化设施指数及历史文化指数方面表现较好,所以依然处在前列位置。

05全球联系:科研人员或成重要支撑

全球联系度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包括航空联系度、网络热度、科研人员联系度、金融企业联系度、科创企业联系度和航运联系度。

全球联系指标全球前20强城市

科技企业联系度、航空联系度、金融企业联系度,这三个指标是影响全球联系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都面临着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

受疫情影响,一些国家及地区相继采取了入境管制措施,城市间航空联系度显著降低,而且疫情对航空旅行的影响将持续多年,这对全球联系指数造成了严重威胁。

相比之下,通过线上会议等形式开展的科研活动增强了科研人员间的联系,城市的科研合作论文发表数量显著提升,将成为支撑全球联系的重要支柱。

全球联系前20强城市内部指标情况

聚焦中国城市,有47个城市进入全球联系竞争力前强。报告指出,中国城市整体的全球联系竞争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存在内部分化。

其中,上海位居全球联系的榜首,香港、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青岛、西安、南京、厦门、成都、大连均进入全球前50,这些城市的金融企业联系度均在全球具有较大优势。

然而,中国个样本城市还有超过一半的城市低于全球均值。主要体现在科研人员联系度和科创企业联系度较低,其中科研人员联系度中国均值仅为0.,显著低于全球均值0.。

06营商环境:上海“软硬”环境均进入20强

在对全球城市“营商环境”的观测中,报告区分了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交通便利度、电力充沛度、网络信息传输速度、机场设施指数、自然灾害指数、航运便利度等6个方面

全球营商硬环境前20强“皆为航空枢纽或者港口城市”

总体而言,眼下城市间的各项硬件环境差异在缩小,但作为城市营商硬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机场设施的变异系数为0.,在各项指标中较为突出。

与此同时,互联网设施的状况对于营商活动的影响在当前愈发重要,0.的变异系数说明全球城市在互联网设施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城市的营商硬环境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大的质量提升空间。

~年度,共有19个中国城市位列全球前名,分别是上海(16)、香港(39)、天津(40)、深圳(47)、台北(48)、北京(57)、澳门(68)、苏州(69)、无锡(82)、广州(90)、宁波(91)、厦门(93)、常州(94)、东莞(96)、廊坊()、珠海()、杭州()、青岛()和福州()。

“整体看来,中国城市的营商硬环境平均得分仅为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0.,在全球前的城市中,中国仅占18.2%,而欧盟占据73.2%,依然存在较大质量提升的空间。”

软环境则是一个地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政务、政策、法制、市场与人文等发展“软环境”。报告指出,软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开放程度是决定营商软环境竞争力的关键。

营商软环境前20强城市内部指标情况

“开放程度既是营商环境的结果,也是其实现手段。在营商软环境的分项指标中,开放度的变异系数为0.,其对营商软环境的影响具有关键作用。”

全球城市营商软环境整体上呈现北美洲、亚洲和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且中美两国主导营商软环境头部城市。营商软环境分项指标的均值存在较大差异,高等教育指数及开放度的内部差距更大。

从G20国家来看,美国和中国城市领跑全球,欧盟城市表现强劲;G20国家营商软环境的均值显著高于非G20国家,且内部分化程度更低。英国和澳大利亚城市营商软环境的各个分项指标基本都比较有优势,而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整体水平依然偏低。

具体到中国城市,共有42个城市跻身全球城市营商软环境前强,

北京(2)、香港(6)和上海(7)排名领先,均位列前10;台北(15)和杭州(19)位列前20;南京(24),广州(25),深圳(29),武汉(39),西安(45),天津(48)均位列前50。

总体而言,中国头部城市营商软环境较具竞争力,但整体分化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