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圈中的那些优秀教师唐诗宋词天地
2022/12/28 来源:不详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的赞美。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走出了无数的文人豪杰,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自己摸爬滚打出人头地,也有很多人像今天的学生一样,是在一位位老师的教导之下慢慢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旅。
接下来,我们将盘点几位我们熟识的诗人,聊一聊他们和学生之间的那点事,看完也许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们不仅仅是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位出色的老师。
01
晏殊:北宋集团总裁的老师
学生:宋仁宗
提起北宋的诗人,脑子里一瞬间可以蹦出一大串的‘背诵并默写全文’,而晏殊,就是需要我们重点去了解的一位诗人。
初识时,只当他是一个普通的诗人,囫囵吞枣地把语文课本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等名句给记了下来。
后来,看得多了,才知道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廷官员,其实,除了‘太平宰相’这一身份之外,晏殊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身份,这便是帝王师。
能够成为北宋最高领导者的老师,这是多大的荣耀,是多少古代学子梦寐以求的工作。
晏殊是有名的神童,14岁便被赐予进士出身,小小年纪收到了国家的发出的offer,这凭借的不仅是单单的才华,更重要的还有人品。从政五十多年,晏殊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在老师这个职位上,都可算得上是德高望重,宋仁宗给后人的评价的特点是‘仁’,其实这些特点跟老师晏殊不无关系。
晏殊是看着仁宗成长的,他给仁宗讲解过诗书,也给执政后的仁宗出谋划策,这些无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仁宗。
即使高居相位,对人依旧温润如玉。在中央如此,去了地方也一样。晏殊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书院讲学。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的人才。连后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欧阳修也都得到过他的提携,这些人自然也成为了北宋后来的顶梁柱。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是作为北宋文学院的导师,晏殊为北宋的文坛带来了一片生机……
02
千古伯乐欧阳修:唐宋八大家有一大半受过他的提携和教导
受到提携引荐的人: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提到六一居士,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醉翁亭记》,毕竟,这是许多人中学时期必考的文章篇目。
欧阳修至今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才华,作为古文运动的代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提携点拨了众多的青年才俊,像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因他的引导提携而名扬四海,甚至可以说,如果北宋没有欧阳修,那么北宋的文坛也许会少了一大半的光彩。
欧阳修所处的年代人才辈出,但他丝毫不怕后生抢了他的光芒,当他看到苏轼所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后大为赞赏的评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当时北宋的文风并不是太好,文章不是过于辞藻华丽,强行压韵,就是用词生涩,写出来的东西大多都假大空,欧阳修对此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是英勇无畏的旗手,而苏轼则是名副其实的闯将。他们不仅是师徒的关系,更是忘年交,两人成了北宋文坛两颗最耀眼的星星。
多少年后,当我们再次重新认识欧阳修,所记住的不再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亦或是“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等婉约词句,而是他对北宋时期在文坛上起到的引领者的作用。
欧阳修,一个大写的伯乐。
03
苏轼:从苏门四学士到苏门六君子
门生:秦观、黄山谷、晁补之、陈师道……
苏轼,宋朝时期豪放派的典型代表。几乎也是出现在课本中词作最多的一个诗人。
从“老夫聊发少年狂”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奠定了他在诗坛上的位置。可是,因为‘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也一次次的被贬谪,甚至被贬到了‘天涯海角’。可是即使这样,苏轼仍然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和信任。
秦观(秦少游)、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再加陈师道与李廌,就都曾得到苏轼的培养、奖掖或荐拔。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一大文学巨匠,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誉。而这几个人就是当时的偶像天团,性情虽不尽相同,文学风格也不一样,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也有差别,却是个个文采飞扬。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他的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与苏轼并称“苏黄”。而秦观就更不用说了,因其《满庭芳》词中有“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句,被苏轼称为“山抹微云君”。他们是师生,更是挚友……
作为苏门门生,这是他们身上最重要的标签,也是他们一生的荣光。苏轼和他的学生们从相识相知,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佳话。
到后来,晚年苏轼被贬海南的时候,即使自己的身体不太好,他也仍惦记着他的这些学生们。虽然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因为苏轼的贬谪,他们多少受到了波及,但是依旧不影响他们对苏轼始终如一的那份追崇和尊敬。
04
曾几和陆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说到曾几,也许有人会有点陌生,毕竟他的名气不像前面那几位那么大,但是这首《三衢道中》想必大家都熟知。
淡淡几笔,把江南山乡的景致描写得生动活泼。换现在的话说,这大概就是作品红了人没红吧。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首诗,而是这首诗的作者曾几。曾几,自号茶山居士,他是著名诗人陆游的老师,是宋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入室弟子,也是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
陆游在十多岁的时候就结识了曾几,虽然后来的岁月中,陆游的诗歌风格不再局限于江西诗派,但是陆游在爱国主义思想方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仍得益于曾几。
曾几目睹了“靖康之难”,动荡不安的生活激发了他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稽首谢皇天,倾心奉明主”的忧国之情深深感染着陆游。
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多为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之诗,他一生致力于北伐金国,胸怀天下,矢志不渝,比如那首惊世之作《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把一个爱国主义诗人的壮志未酬表达得淋漓尽致。陆游一生官场之路屡遭打压,可即使到了晚年归隐,心中恢复中原的信念依旧没有动摇,遗憾的是,到了离开人世,陆游终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一首《示儿》写出了一个大词人无尽的遗憾和悲痛。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词风和曾几不尽相同,但是老师曾几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怀却跟了陆游一辈子……
05
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受到教育和提携的学生:张籍、皇甫湜、贾岛、孟郊……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最后一位向我们走来的一位来自多年前的老师。
说起他,我们不禁碎碎念起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的,他就是韩愈,他用一篇《师说》荡涤了大唐学界的文风,当然也给我们后世留下了一篇必背的文章。
作为唐代文学家的代表,韩愈享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的美名,而后人,我们更习惯称他为‘韩文公’。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文学才能自不必多说。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更是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做过大学的老师,他不仅有教师的资格,更是一位有强烈责任心的老师。贾岛,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本是无名之辈,因为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受教于韩愈,那一首《题李凝幽居》让他开始走进韩愈的视线,并成为布衣之交。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成为了贾岛的代表作,‘推敲’也成了我们今天的常用词,他和韩愈的这次不经意的遇见,至今仍为一段美谈。
张籍就更不用说了,作为韩愈最著名的弟子,韩愈引荐张籍进士及第,后来又推荐他出任水部郎中,让张籍有了更好的工作。虽然身居高位,却不自大,和张籍可以像朋友一样没有职位高低之分。
现在仍广为流传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可见二人之间的友情: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这一期间,涌现了一批批的‘韩门弟子’,许多的学子以自己是韩门弟子为荣,他们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韩愈教育思想的影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韩愈的一个名句,千年过去,这一思想也至今仍告诫着学子们——学海无涯。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清代诗人郑燮的这首《新竹》大概是对这些人最好的一个描述和诠释吧。
新长得竹子会比原来的竹子长得更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的扶持,来年还会有新的生长出来,它们还会长得更高。
每一个时代也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才,但是无论后生多么的优秀,都请别忘了那些曾经扶持过自己的前辈们,就譬如即将到来的教师节,别忘了道一句节日的问候。
-作者-
半入诗词半入梦,80后,业余写手,爱诗也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