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寻根到福建,清代福建武平有13个姓氏
2022/11/17 来源:不详1、冯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冯氏,始祖万八郎,自宁化冯家园,后迁居象洞。生四子:次千二郎,居象洞富美;四千四郎,居象洞冯坊……又象洞尚有郭坑里冯氏一派,始祖念八郎,未据报,源源不详。”
《冯氏族谱郡号始平》记载的祖籍为: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岩前凤背潒洞狮帽石下。族谱记载了这支冯姓在台开基的历史:
我十六世祖盛光公及月麟公兄弟于乾隆年代,抱负大志,来台开基。相传到于历五代多年(中华民国五十四年乙巳岁即年现存),初时,暂居沪尾(今之淡水)及新庄近郊。咸丰三年(),漳泉斗乱,东移西迁,至十七世祖润德公,卜居龙潭乡三坑子,仝润福、润龙公迁居八块乡宵里山下,十八世连科公派下,十九世仁顺公于明治年代移居观音乡新坡,十八世双科派下三男,十九世仁房公于明治年代迁龙潭乡八张犁,仝长男仁度公,二男仁基公继续居住三坑子(二七二番地房屋)。二十世来兴公于明治四十一年(岁次戊申年即年)移居宜兰县三星乡居住。各房后裔到各处,尝尽人生苦劳,并蒙得上天庇佑,终于功成业立,创始了现在小康基础。
这支冯姓族谱里记载的祖籍地有点混乱,但基本可以判断,应在今武平象洞或岩前,具体情况待考。
2、何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何氏,始祖何太郎,开基岩前,为邑中最旧之族。迄今已传30余代。散居象洞之横冈及上下岭头坊,人口共余;东留崆头等处,不下千余;大湘坑有户余;本城有数户。”
《卢江一脉源流族簿》记载的祖籍是“武平县盈塘里南岩狮子口”,即今天岩前。武平县岩前镇何姓,奉安徽庐江人何大郎为入闽始祖。其后裔有移民台湾,主要分布在台中等地。近年来台中县何氏宗亲会组织寻根团,回到武平县岩前镇宁洋村何大郎墓地和狮岩何仙姑纪念亭。年12月重修竣工之际,台中县何氏宗亲会同蕉岭、梅县等地何姓人,一行50余人,重回岩前,祭祀何大郎、何仙姑。
3、赖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赖氏,始祖赖仕寿,由上杭古田乡迁居高梧…现传二十三代,丁口千余人……居分水有丁口数十,居乐畲者有丁口百余,皆自高梧迁出。”
一种《赖氏手抄谱》记载,“唐山原籍:汀洲(州)府武平县米坑乡,过基台湾府彰化县燕务下堡埤仔头庄,又过基上堡分摆塘庄”。米坑,在清代属丰顺平里,今属下坝乡米坑村。
4、练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练氏,元代由江西新淦迁象洞洋贝开基,后裔复分居粤赣。八世碧素,迁岩前之黎坊;十五世抱宜,再由黎坊迁岩前城。综计全县居民六七百家……居象洞者,清代武科策甚盛。居岩前者,明练绵纶父子,正德中,殄寇有功。”
清朝嘉庆年间,有象洞乡洋贝村水寨子的练姓移民到台湾新竹县创立基业。为了使子孙后代不忘记根在武平,于是他把开发地取名为故乡的地名“水寨子”。他的后裔根据祖辈的记载,几经周折,找到了武平的水寨子但练姓移民台湾的情况,在笔者检索的资料中没有体现,可能遗漏。
5、梁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梁氏,始祖承斌,迁居岩前、径口……传至今十六代,户三百,丁口千余。”清朝晚期,岩前镇迳田村迳口梁屋,有梁姓人氏到台湾谋生。其后裔于年带来台湾乡亲的族谱资料,得以续上祖地梁氏族谱。
6、林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林氏,邑中林氏约分数派,兹分别言之。黄心畲派,开基始祖林茂森,系出上杭白沙里八郎之裔。至六世景山,迁半坑;传至源渊,再迁鲜水,是为鹅山祠支子。”
《林氏家族世系总表》原籍为: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鲜水乡(西河),“一世祖茂森公,号寿官,恩进士,宋孝宗淳熙间,旅武平金鸡顶鲜水乡。”其在台繁衍的情况:十七世迁台,十八世二房达钦移民长治乡德隆村下厝。这一支中,这里的“鲜水乡”为今天十方镇鲜水村。另外一种《林氏家谱》显示祖籍:福建武平县安丰乡。即武东乡安丰村。
7、刘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刘氏,邑中刘氏皆彭城派。宋元间,先后由江西瑞金县塘背乡迁来……万三郎开基汾水,绵延下坝各乡。十六郎开基万成,繁衍于黄沙、炉坑和畅地等乡。”
《汀州武平刘氏家谱》族谱显示,来台祖为十一世祖炳文公,其祖籍“汀州府武平县大庭庄(大田庄)”,即今武平下坝乡大成村。
大成村,原名“悬纯村”。关于刘姓移民,有一风水故事。传说有刘氏兄弟俩,准备兴建刘氏祠堂,请来风水先生勘测建祠地址。经过风水先生测看后,选定了一块风水宝地。然而,所选地址“利大亏小”,即对长兄有利,对弟弟不利。而且,为弟的只有迁出悬纯村,才能发展。风水先生说明缘由后,弟弟明白事理,毫无怨言。兄弟俩同心协力,建成了“螃蟹形”刘氏家祠。建成后,弟弟出远门另谋生路,来到台湾高雄铜锣湾。从此在这里开基,重振家业。他不忘记故乡,每年中秋派人回乡扫祭祖先。
8、吕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吕氏,始迁为上杭。六世名宗富,明初由上杭迁武所相公塅;至九世仕春,迁凹坑吕屋口。又有宏善迁下坝上石溪洲,至下世有念堂、口堂,又由上杭大坑头迁万成区上竹峰,一迁下坝区潭峰下,一迁上石溪洲,传至今二十余代,烟灶不满二百户。尚有岩前区将军地吕氏,由永定迁居,未据详报。”
据《武平县志》(年)载:清朝时期,下坝乡石营村有吕姓人氏,到台湾谋生,后裔达多人。年12月,吕氏宗亲一行12人到该村,通过对族谱,确认碑石上刻的祖宗姓名后,行谒祖认宗之礼。检索到的一种《吕氏族谱》显示:明友公率同二子,长和兴公,次顺兴公,各立族谱,共两册。明友公为航台祖,明友公为十二世。祖籍地: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石灰岭潭风下。“石灰岭潭风下”是位于下坝乡石营村,还是在其他地区,待考。
9、饶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饶氏,入武始祖饶文珍,由汀州八角楼下迁中堡连陂。五传迁大湾埔,又三传宗福,明弘治中再迁悦洋开基,是为悦洋始迁祖。迄今年,传世十六,丁口数百。”
据《武平县志》()载:清朝乾隆三十二年(),岩前镇伏虎村的饶忠山到台湾苗栗开基后裔兴旺发达。其裔孙从年起,二次到祖地开展寻根活动。又据资料称,武东乡亦有饶姓渡台。所以渡台的饶氏来自岩前伏虎村与武东乡两地。
10、王姓
据《民国武平县志》载,王氏在武平支派繁多,分布甚广。检索到的《王家历代族谱》记载的祖籍地为“汀州府武平县盘龙岗和树后”。“盘龙岗”即今天中山镇三联村盘龙岗。据《武平县志》,中山镇三联村盘龙岗自然村,清代有王承化迁台开基,其后裔王正辉等人于年与祖地乡亲取得联系。
11、魏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魏氏,始祖魏侃夫,元季任武平县尹。卜居城北七里之刘坊镇……后裔迁岩前上坊灵坊村,支派分衍于澄坑。至今传世二十五,人口有奇。”
《纪立魏氏族谱》记载来台祖十八世发兴公,后裔居新竹县新埔镇、清水里。祖籍: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岩前城深坑村(又写作“澄坑”)。推测来自岩前镇双坊或澄邦。
魏姓,现居于岩前双坊,其入闽始祖魏侃夫,南京人氏。明朝末年任武平县尹,卸任后,携妻子儿女定居武平县万安乡。他的第九世裔孙魏飞龙,从武平县岩前镇双坊村出发到桃园中拓垦,繁衍子孙后代。到目前已有五、六千人。年五月,由台胞魏廷应先生,率领17人回到岩前镇澄邦村、双坊村寻根谒祖。由此可见,魏姓应来自武平岩前双坊或澄坑。
12、曾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曾氏,圣仕(五十九传)、法庄(六十传)由粤迁县南象洞,淮(六十一传)再迁岩前城,分居于东墩、背寨、乳洋、溪竹、莲塘、阳贝岭各村,计余户。清代合建十六郎祠于县城东,为全县总祠。”
在检索到的《鲁国堂族谱(曾氏)协春分堂》中,有关家史的介绍:
十六世祖谥自寿公由大陆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岩前城田寮乡,携眷渡海择居台湾岛新竹县竹南堡头份田寮,迨至十九世祖谥理藩、理廷、理纲三公,揩二十世祖谥云麟、云狮二公,砥志碱节赴荒野大隘富兴拓垦,克尽艰辛,将原为不毛荒芜之畴辟成乐园,于此落地生根奠基。
同是这一家族,在另一种族谱中也有类似的家史介绍:
维十六世自寿公子际春公侄特盛公等由原贯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岩前城田寮乡渡台岛择居竹南堡头份田寮从任农耕教读,垦勤自勉。越数年,丁口繁昌,然先人理藩、理廷、理纲三公以及胞兄云麒等志节坚持,进入不毛之地,即大隘富兴,沐雨栉风,扫蛮烟之瘅,披星带(戴)月,辟荒芜之畴变为乐土,集邻村而相安怀且奋志创立实业,经营糖油米谷发展号曰“协春”,夙兴夜寐,拓垦招耕,各安其事,此岂不是祖德宗功惠及而后也乎,爱为数记宜后各自勉之。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岁()五月二十五日二十世裔孙云狮志这支来自“岩前田寮乡”的曾姓,将台湾始居地亦命名为“田案”,可见其念祖思乡之情切,其祖籍地为今天岩前镇迳田村田寮下自然村。该支曾姓的裔孙曾分别于年6月、年12月到该村寻根谒祖。
13、钟姓
《民国武平县志》载:“钟姓,始迁祖钟毅、钟密、钟斋、钟裕、钟中兄弟五人,宋高宗季年,由汀州来迁。毅密兄弟分居各乡。毅裔千一郎为大溪始祖;密子秀为乌石岽始祖;裕裔念三郎为东边始祖;斋、中二房,居河坑、贤坑等处。民国十七年,创建会正祠于县城,为钟氏总祠。五房以乌石岽一派为最散,居全县各乡村及本省福州、粤省蕉岭等处,尤以县城附近及岩前为最,人口在以上。大溪一派居象洞者半,居县城附近者亦多,人口有奇。东边一派棋布于附城及大田等处,人口左右。居河坑、贤坑二派,人口在以上。”
钟姓,是武平县第一大姓,也是迁入台湾人数较多的一个姓氏,在检索结果中,有多种钟姓族谱,其中以岩前镇伏虎村鲜水塘为主。鲜水塘,即今天十方镇鲜水塘;如一种《锺氏家谱》载原籍: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岩前城鲜水塘颖川堂,岩前镇迳田村下鲜水塘自然村。第三个是乌石崇。如《颖川堂锺氏历代族谱》原籍:武平县南门外在西边乌石崇,武平县城南郊乌石崇。
据记载:岩前鲜水塘钟姓开基祖为璐公(百三郎),其派下移民台湾者非常多,多数居于苗栗头份,且建有宗祠,后又有裔孙播迁到花莲县。此外,另外族谱中还显示有来自武平县十方镇来福村、武平县城南郊乌石崇钟姓族人移民台湾。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武平县城南郊乌石钟姓。武平乌石钟氏,是全县钟姓一个著名的聚居地。建有纪念一世祖钟秀的宗祠,乌石岽宗祠。
另一个是“上若(苦)莱乡”,如《颍川堂历代旅音(锺氏)》原籍:汀州府武平县上若菜乡。“上若(苦)乡”在何处,待考。
从上面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岩前镇是武平县移民台湾的一个集中地。由于岩前镇是定光古佛祖庙所在地,所以早期移民将定光古佛也带到台湾。现岩前定光古佛庙前有《台湾府善信乐助建造佛楼重装佛菩萨碑》与《募叩台湾乐助碑记》两碑,大清雍正十一年()岁次癸丑立,记载了乐助台湾捐款信众芳名,这也是闽西客家移民台湾的一个力证。
综上所述,武平县渡台主要集中在今天岩前、下坝、象洞、中山、十方等地。也就是今天武平县南部地区,特别集中在下坝、岩前二镇。
转载声明: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获得作者授权的媒体、网站,必须注明稿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