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父胡传对清代边疆学有何贡献他对胡适
2022/9/26 来源:不详北京皮肤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前言
年黄河在郑州一带决口,吴大微自粤奉调任河道总督,监督堤工,胡传也随幕府班子到了郑州。在这次河堤合龙的大会战中胡传出了大力、尤其是协助吴大顶住了河工传统的迷信佞神的歪风,争取了时间,节约了费用。吴大微以“异常出ガ”奏保,结果得了一个“直隶州候补知州分发各省候缺任用”的资格任命并赏戴花,而赏戴花便标志着正式成为朝廷命官的一员,有了这个资格任命便可以直接去北京等候吏部的抽签派职了。
衣锦回乡的味道
年年初,宦途稍稍踏实的胡传请假返绩溪探亲多少有点衣锦回乡的味道。便在这次短暂的探亲期间,他第三次结婚,娶了七都中电冯村的冯顺弟为续弦,这位冯顺弟便是胡适的母亲。胡传自第二个妻子曹氏年死后,已居十一年。婚后他携眷返郑州,接办河工善后工程。年二月胡传离开河南任所往北京听候新职,抽签结果被派往江苏省候补一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很理想的做官地方了。具体职务则分派到“省城(苏州)胥门外水陆总巡保甲局”,年五月调充“省垣中路保甲总巡”,六月又调“淞沪(上海)各厘卡总巡”。无论什么职务,胡传总表现出他的那一种兢兢业业夙夜在公的刻苦工作本色。尤其在上海期间,各厘卡的税务经他认真一抓,大有起色,而商贾不加困,市面经济益见顺调,因而他很快得到巡抚刚毅及黄子寿、陈舫仙等江苏省最高行政长官们的赏识和器重。
江村与胡适的故里绩溪县上庄相距四十里,江家是旌德县屈指一数的大族。江冬秀的父系母系都是书香门第,尤其是母系旌德庙首吕家。她的外祖父吕佩芳是个翰林,曾外祖父吕朝更是一科一甲的探花。吕家对子弟的训练极严格,十三经都几手是要求背出来的,胡适有一次去吕家还见到吕家一个十七岁的舅舅在青尔雅)。旌德的江家做八股文章更是拿手好考证,江家”考取高第的很多”。胡适母亲的姑姑是江冬秀的舅母,两家原也有亲着关系。江冬秀的父亲江贤早逝选胡适做女婿是她母亲吕贤英的主意,媒人是江冬秀的塾师、胡的一个本家叔叔胡样鉴。年胡适与江冬秀在双方母亲的作主之下结了婚约,双方母亲オ高高兴兴地让胡适出门去上海求学。不过,等到年冬他们完婚时,吕贤英已去世两年,她没来得及接受当时已经风云一时的乘龙快的登堂叩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能吏”之名因而也传了出来,以致各处竞相延揽,结果竟被新任台湾抚邵友一道奏请,朝廷允准,调到了台湾。台湾当时刚建省制,需各方面开拓人才,尽管刚毅一再奏请留用江苏,已经没法挽回了。胡适在《口述自传》中说:“盖当时台湾省治新设,需要人才甚急,所以北京史部乃遵选干员胡传,前往台费省政。”可见他的能名已经得到北京朝廷的承认。年旧历二月ナ九日胡传留属于上海只身渡海赴台。在海上飘荡了五天,于四日抵基隆。三月即奉命考察前敌军情形势,委充“全台营务处总巡”,遂于二十三日由海道赴台南,登岸查阅防营,遍历安平、凤山、恒春,入后山抵台东,直达花莲港。
后来年岁渐大能自己跨出他们家的“八字门”了。他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世界,谛听着各色人等与父母们说的一样的绩溪乡音,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由于身心文弱,他不能跟着别的男孩一起玩,一起“野”,他被闭锁在一个女人组成的保护性包围圈内,他母亲、他大姐、她外祖母、他两位小姨都十分关怀他,岂容他与村里其他童“瞎野”。“太子会”、“游五朋”游到上庄时可以看看,游到其他“四朋”时便不许跟去看,更不用说加入“当朋”的歌舞吹乐队伍了。四十自述里胡适也说到,有一次上庄村“当朋”,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胡适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家中长辈反对,说他年纪太小,身体也弱,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不过胡适倒是十分认真地在一旁观看,故能对“太子会”的排场细节如数家珍,少时见到这些欢乐的民俗,在他的一生记忆很深。
胡适晚年在台北见到热闹的迎神赛会,便自然会联想起自己家乡的旧俗:“绩溪的太子会'之外,六月、七月也都有一个赛会,叫做大王会、小王会'的,相传是南云和许远的故事。南霁云和许远帮同张巡守睢阳很久,睢阳在河南省,北方暂时稳定下来,江淮得以无恙,因此我们徽州也为他们举行迎神赛会。这是我童年时代的社会背景。”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尽管家族长辈不许他参加游“五”的乐队,在自己村里闹元宵、庆中秋、扮扮蚌壳精之类的小型活动还是允许参加的。般情况,他总是扮演女子,年幼俊秀,本来就活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他不但扮女子,也经常与女孩一起玩。在绩溪乡间,“苏子”、“码子”等女孩子最常玩的游戏也是胡适爱玩的,他曾说“我们家乡的小孩子,把柿核劈作两半,掷在地上,不是有阴阳吗?小孩子就用这种柿核来比赛,叫做苏子。
五月复回台南,赴嘉义,绕云林,入埔里社,出台湾县以达彰化,又过大甲溪,经苗入大湖内山以出新竹。六月回台北、数日复出,历沪尾基隆、澎湖沿海各要隘。七月复周历淡水、新竹东境内山防番各要隘。八月复由北路逾岭入后山,经宜兰以达苏澳。“查竣全台三十一营二十八哨,凡六阅月往来炎蒸疠之中,从者皆死。”他自已染上疫疠,得了个风湿骨痛的病根。由于胡传精熟军事,注重武备,校阅所至,奖擢优良,上报弊端,一丝不者,他的巡台日记是台湾军事防务史上的重要资料。
根据他的认识与判断,他认为当时的台湾防务实际上形同虚设,全岛的防御工事、炮台要塞实际上效用等于零,台湾处于门户洞开的危险境地。在他向省署的禀启里,他坦白指陈台湾所有的防御工事、兵勇武装和炮台设施全属浪费,建议将它们全行废弃,另外新购炮舰,训练组成一支小型海军,以为海防实务。年九月赴台南,任“盐务总局提调”。这个差使胡传是很不满意的,尽管他也认真承办,并在方针上采取“振领挈纲,不为苛细”一套行之有的办法。联系起上海办厘卡,这个以程朱理学为入世根本的正统派知识分子在感情上很感抑并滋生了辞官归乡的心。记中写“念生今之世,作候人员籍差非办厘捐即办盐务、唯以苛民财为能事。
口谈至贤道义,身为者罪人。纵自守,薪水之外,不染一尘,亦不过曲谨小廉活沾自足。计唯有托疾竟去,并原省弃之,退归老乡里,仍读我书,底不自失耳!”好在形势很快有了转机,第二年年朝廷调唐景崧任台湾巡抚,接替邵友濂。五月唐景崧任命胡传为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接替前任吕兆璜。六月镇海后军统领后元福突然病故,胡传又兼任了这个军职,于是他成了这个台湾唯一的直隶州(相当于一个县一一直属省署)的独当一面的兼领文武两职的第一把手。由于“勤核猛朴”,政绩优佳,又赏加三品衔。年“代理”转正(真除),并“以知府在任候补”,即是说定为“知府”的级别,在知州的任上等候补缺。这是胡传宦游浮沉的最辉煌的记录,是他官位的顶点。
官运渐渐走顺的时候
正当胡传官运渐渐走顺的时侯,甲午一场海战(光绪二十年),大清国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翌年4月17日年,马关条约签字,台湾及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北京朝廷电令台湾文武官员“陆续内渡”。可是台湾的百姓拒绝承认这个光绪皇帝批准的和约,他们群起吁请巡抚唐景崧制止割让,并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选唐景崧为大总统。这个“民主国”实际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被日本的军事行动扑灭。由于当时电讯已断,消息不通,胡传“不动声色,照常防守”。他也看到形势严重,台东必然守不住,自己的性命已无保障。
年6月20日他平静地给妻子与四个儿子各人写了一张遗嘱,又特地郑重给次子洪骓(嗣和)写了一份类似古忠臣烈士自誓明志的“自述”。想到万一回不到大陆,“唯矢一战而死以报国”。一直拖到6月25日他才离职起程,那时岛内大乱,盗贼纷起,好在他为官时政声颇佳,所以沿途尚能通行无阻。到了安平州时,两腿浮肿不能行动,左腿实际上已近瘫痪。此时又被刘福将军苦苦留住,胡传这时劳备至,身体已虚弱至极。
拖到8月15日又泄污、又血两腿俱痪。这时刘永福(他那时是岛上唯一的军事领、尚统治着台湾南部半个岛屿)才不得不放行。8月18日胡着病躯,勉强内渡抵厦门,寓三仙馆,手足已都不能动弹了、气不能言语,延至22日凌晨子时流然长逝。胡传生于清道光二年二月十九日(年3月11日),卒于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三日(年8月22日),实寿五十四周岁五个月零十ー天。关于胡传的死,绩溪乡里曾有一种传说:铁花棺材里尸首没有头,又说是按了个金头,说是在台湾被人杀掉的。石原皋先生闲话胡适》便发挥了此说,将铁花说成是乙未抗日殉难的传奇英雄、“血战沙场壮烈牺性又加了一段胡洪与多人“头的插曲,绘声绘色。石原皋这个说法发表后,许多人都信从了国内有的学者将它当成新成果加以吸收,写进正式的“历史传记”里,远在海外的研究胡适卓有成就的唐德刚先生也发表文章,表示相信此说“这一消息,真实性甚大。并认为身为“考证派宗师”的胡适本人都被骗过了。
《传记文学》年1月号)其实被“骗过的”恐怕还是误信此说的人,石原皋先生“文革”时自己正在合肥蒙难,造反派开棺挖坟云云全是后来道听途说的。事实是“文革”中打开的三个墓穴,棺木中全有头骨(胡适母亲的坟穴未打开),分别为胡传与他的父母。其中一棺形制特别,一眼便知是福建台湾的风格,与绩溪本地的制作法然不同,可以断定为铁花之棺。此棺内不仅有头骨,下颚骨上尚有四颗牙齿。州地区档案室的有关同志还专门仔细地拍了照片。“无头”之说在实物证明上首先便落空了。胡适四十自述、先母行述、《口述自传)以及张经甫、胡近仁、冯善微所著胡传的家传记叙应该是正确的。尤其是张经甫所述病症细节,时序交待,明确楚,尤为可信。其实在绩老家“金出“头”说传得普遍。清末上庄的村民大抵不知甲午之战,不知乙未签约、割让台湾,只知铁花在做官。台湾在绩溪的东南西北他们也大都不清楚。
由于铁花“死”得突然,便想到是凶死。棺木抬进村后,人们很快都联想起当年为造祠堂派丁工捐“赌头”即铁花棺相胁的旧事。铁花为人强悍刚愎,有血性,太平世界突然死了,必是凶斗而死,或是被人暗杀(他们绝对联想不到“台湾民主国”的抗日史实)。又由于“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传统认识,便以为胡铁花在外面捞了不少金银,故有“金头”之猜测。胡铁花之“磴磴自守,曲谨小廉”乡里的人哪里会知道?于是”金头”之说盛行。胡传一死,本来内囊空空的家业更加委顿下来,其实胡适年春回上庄老家时,早已是个经济拮据的普通人家了当我们叙述完胡传的一生时,似乎可以提一提两条别人对他的描述和评语:王胜之缘题跋:“先生治朴学,工吟咏,性乐易,无城府。兴至陈说古今,议论蜂涌,一坐皆倾。体干充实,能自刻苦”。转引自李敖《胡适评传》)胡宣《铁花公象赞“亦儒亦侠,英风如睹。念真儒与真侠,微斯人其谁伍。”(转引自石原皋《闲话胡适》一胡传这个绩溪近代”三奇士”之一的风采写照大抵如此。
胡传的著述据罗尔纲《师门辱教记》中介绍,分为年谱、文集、诗集、申禀、书启、日记六种,约有八十万字,经他抄誊整理,大抵辑为《钝夫年谱、台湾日记、《台湾禀启存稿》《(近溪山房)诗文集》四种。其中台湾日记》与《台湾禀启存稿》合编为台湾记录两种》,年5月20日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印行为《台湾丛书》第三种。《钝夫年谱》后作为台湾远流出版公司的胡适作品集)第一册《四十自述》的“附录”公开印行。《诗文集》似乎至今没有印行。铁花先生“工吟咏”,这里也顺便说几句他的诗词。
正如古所征行溶易诱触情发为吟唱。铁花一生志气,胡传的词,佳品不多,颇落陈套,如“风吹云碎蟾光漏,照见人销瘦(醉花阴);如“愿东皇爱惜,余香晚景,莫教重误”水龙吟落花;如“做骨生成,霜寒雪冷”水龙吟梅;如“关河万里,带来秋信,江上鸥盟,试问几时重整”《疏星淡月雁》等等。台湾杂感八首步王蔀孝廉秋兴原韵》也是胡传在台湾的抒情言志的名篇洋溢着一个亦儒亦侠的大夫知识分子特定时期的激烈壮怀和幽远心绪,所谓“仰视飞云天外起,酒酣愁听大风歌”。胡传的诗词不是一般文人秀士无病吟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具体时节场景的真实情感,这种真实情感与他的大量文章著述的内在精神、风骨气象是完全合的,并从侧面反映出胡传一生学行止以躬行践实为特征的基本格调。
结语
胡传死时,胡适才三岁零八个月,基本不谙人事。亲承教泽微薄,音容笑貌依稀。但胡传对胡适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除了胡传发现了胡适读书的天才,写下了那张对胡适一生至关紧要的遗嘱,要他走读书上进的人生道路之外,他的躬行践实的知行态度、勤勉不倦的进取精神、谨严审慎的负责行为、正真宽仁、克己和人的操行自恃,以及“陈说古今,议论蜂涌”的才情气志对胡适后来的人品性格的铸塑、修身立世的规范无疑发生了巨大的潜在作用。这恐怕正是胡适说的“我是我父亲的儿子”颇有神秘意义的遗传因素的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