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诗话第期新竹惟愿清影荫后人
2022/7/11 来源:不详作者简介
郑板桥(年-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诗歌韵译今年新竹长得高,
全凭老竹滋养好。
来年新竹育新笋,
郁郁葱葱池边绕。
竹是谦谦君子。
苏东坡说:“无竹令人俗”。而胸中自有一竿竹的郑板桥,养竹,观竹,绘竹,竹在他的心中千姿百态:坚韧的、素雅的、清癯的……亦如他的人生。
而今天他笔下的这杆竹,无私且情真。
春天,以破土的竹笋起头,就像夏天的序章是一朵才露尖角的小荷。
正直、内谦、自信……竹有很多很多美好品质,然而最初降临人世之时,它也只是稚嫩的孩子,需要有一位前辈将它从细弱和混沌中牵出来。
在细密的雨中,它正不懈地、一寸一寸地往上抽长,这固然有沉睡泥土已久的厚积薄发,有少年的无畏和蓬勃,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有老竹的催生与爱护。
新竹成长飞速,这便是老竹所希望见的最美的风景。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死生在天,而生命的广度几何,则由生命本身决定。
终有一天会掩于归寂的命运,谁都无法避免。因而老竹选择去扶持,像富有智慧的师者谆谆教导,传授后者生命的经验。
若新竹有感念前辈爱护之德,它便会随着这一点一滴的滋养,在后辈身上长久地活下去,这,便叫做“延续”。
此刻在这里,新旧相依,不可分离。
又是春风化雨的时节了,岁令的秩序踩着时间的轨迹严明紧凑地前进,谁也慢不下来。
更多的新竹即将出世,被曾经是新竹的老干细心地照拂。生命以周而往复为规律,但不以此为终结。更加繁盛,才不辜负走过生命的历程。
往昔已历,未来可期。后来居上者如雨后春笋,它们终会生得颀长俊美,一年更比一年高,将绿意无限扩散,将一代又一代老干传给新枝那生生不息的精神延续。
作家王鼎钧曾说:“我是赤着脚走路的那种人,路上没有红毯,只有荆棘,我愿一边赤脚行走,一边将什么地方有荆棘、什么地方有甘泉写下来,放在路旁让后来的人去看。”
他笔耕不缀,放低姿态,字里行间都是对后辈的祝福,他的贡献,不是靠牺牲,而是靠传承。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字打头,重中之重。比起春蚕、蜡炬那无畏的牺牲,传承的意义更加伟大,牺牲只在一瞬,而传承要用一生。
正因传承,知识和精神能够永存,迭代更新,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师生关系,怕的不是灾厄或死亡,而是那失传的未来。
惟愿清影荫后人,这是师者共同的心愿,“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过去的世界属于我们,现在的世界属于你们,去走得更远更好吧,这便是最好的礼物。
配乐来自:依月弦心-大林寺桃花新编
赵聪-琵琶语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桂子诗话』主播、出品人——桂芳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语文教师“桂子诗话”前六十期撰稿人
本期小主播谢笑冉,10岁,安徽省马鞍山市九村小学班学生。古人云,一日无书,百日荒芜,我的梦想是读遍天下好书。
本期撰稿人江楠,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届优秀毕业生,桂子诗话创作团队成员。
《狱中题壁》往期回顾
《白露》:白露为霜亦芬芳
《山中与幽人对酌》:众人皆醒我独醉
《鹊桥仙》:人生自是有情痴更多精彩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