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日据时期台湾真的幸福吗
2023/2/1 来源:不详治疗青少年白癜风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11467_1/
日据时期:台湾真的幸福吗?
台湾在日据时期,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水平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加上战后接收的国民政府治台初期失政,以及本地人与当时来台大陆人之间的思想隔阂,导致部份的台湾人,在战后对日据时期产生某些程度的怀念。此心态不仅普遍留置于老一辈台人之间,也相当程度地影响了战后台湾的认同感、族群意识观念甚至 运动。当下更有一部分没经历过那段殖民历史又别有用心的人,美化日据时期,大肆鼓吹当时的台湾有多幸福。视点君特意收集相关资料数据,一起看一看日据时期的台湾到底有多“幸福”。
一、有多少居民被镇压屠杀?
幸福的台湾不应该充满反抗和屠杀。自年日本割占台湾后就采取高压恐怖统治,引起台湾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年6月中南部地区简义、柯铁虎、刘德杓为首的民勇进攻南投街及斗六街,7月进攻鹿港,民勇军失败。事后,日军在云林地区展开清乡报复行动,受害平民高达三万人。
年苗栗地区风云再起,因少数民族不满歧视与压迫且诈骗了山垦权,袭击“南庄支厅”。苗栗、新竹等地原住民纷纷响应,交战一个多月,史称“南庄事件”。之后,日本人又残杀逃到马那邦山避难的难民,引起原住民更大规模抗日,双方交战好几个月。之后台湾民间反抗,在后续的二十年间,陆续出现。
雾社事件中被屠杀的台湾原住民
后期抗日运动中,以发生于今南投县仁爱乡境内的雾社事件最为 。年10月27日,在大头目莫那鲁道的率领之下,共六个部落多位族人发动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反抗。事件发生后,总督府主张对原住民拥有报复及讨伐权。于此理念下,总督府遂展开近二个月的军事讨伐,参与反抗行动的三百名少数民族兵勇非战死即自尽,其家人或族人也多 或跳崖,史称雾社事件。该事件不但令总督府多位高级官员下台,也成为台湾日治时期最直接且最激烈的武装抗日行动。
根据统计,仅在—四年间,总督府杀戮的台湾抗日民众人数为11,人。日本领有台湾前八年,共有32,被日方杀害,超过当时总人口百分之一。此外,台湾日本综合研究所报告认为,在日本最初20年统治下,台湾曾有40万人被杀害。
二、有多少人充当战场炮灰?
幸福的台湾不应充满战争和死亡。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伤亡巨大,兵员愈发紧张,开始向台湾青年征兵、募兵充当战场炮灰,当时参加日本军队的台湾青年很多。据日本厚生省统计,从年到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八年间,共有名台湾青壮年应征入伍成为一线战斗人员、多人应征成为军夫,也即军中杂役人员。
年9月20日,约名台湾人接受征召,成了日本的“军夫”(时人称“白举队”)。之后又有部分台湾人被征调为翻译人员,随军派往华中、华南及东南亚,加入日本的战地工作。但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台湾人始终只是军夫、翻译之类,而不是直接当兵。这并不是日本当局对台湾的优惠、照顾,而是对台湾人缺乏信任。
日本人始终认为,他们虽然已经统治台湾几十年,但台湾人的“中国人情怀”仍然深厚。既然主要的战争对手是中国,又怎么能放心让台湾人参加战斗?
二战中的台籍日军
然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再也无从犹豫。年4月,日据当局实施“陆军特别志愿兵制度”,开始向台湾人募兵。这项募兵制度从实施到年废除为止,共募得陆军志愿兵人。年,日据当局又实施“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到年7月废止,募得海军志愿兵11人。
包括强征和志愿参军者在内的20余万台籍日本兵,除了部分开赴东南亚战场外,更多的是被送往中国大陆战场,与同胞兵戎相见,最终以“入侵者”的身份战死异乡。
20万台湾日本老兵结局不尽相同:28人战死后埋骨异乡,灵位则被收容到日本靖国神社,如日本名岩里武则的台湾“前总统”李
登辉兄长李登钦;也有人侥幸活下来后过了几年回乡,还有部分滞留大陆的台籍日本兵,四处飘零,终生未能再回台湾故乡……
二战结束后,26名台籍日军因于拉包尔战俘营虐待战俘,被盟军国际审判庭判决死刑。被审判有罪及判处监禁劳役者,亦达人之多。其他有幸没有成为炮灰的台籍日本兵,也面临着凄惨的处境。
三、“皇民化”运动提高尊严了吗?
幸福的台湾不应充满强迫和奴化。以年9月30日台北市公会堂召开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讲演会”为起点,日本在台湾推行的“皇民化”运动正式开始。然后,日本台湾总督府下令各报纸废除中文栏,关闭民间传授中国语文的汉文书房,废除中国原有的节日和宗教信仰和神灵、而以日本信仰的天照大神取而代之。
到了年,殖民当局更宣布禁止庆祝农历新年,并以纪念日本建国年为由强迫台湾人改换日式姓名。自此,台湾人被迫说日语、穿和服、放弃台湾民间信仰、改信日本神道教并参拜神社、同时也要每日向日本天皇的居所膜拜。
电影《回家》讲述台籍日军悲情的家国情怀
“皇民化”教育政策,显然远比武力镇压有效,以致于生于那个时代的许多台湾老人,不会说后来的国语即普通话,只会说台语和日语。如那位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终其一生国语都说不利索,据说他读鲁迅的作品都只能看日文版。当下一些人还鼓吹“皇民化”运动提高台湾人的素质和地位,笔者不敢苟同。“皇民化”运动强迫台湾人说日语、改日姓……,是奇耻大辱还是提高尊严?在一个要改名换姓,连母语都不让说的社会中会幸福吗?
四、被掠夺的经济:台湾百姓获得实惠了吗?
幸福的台湾不应充满剥削和掠夺。日本统治者在台湾进行的“土地调查”,就是赤裸裸地从台湾人民手中掠夺土地。到年占台湾人口5%的30万日本人,占有台湾耕地面积的72%,而占台湾人口95%的万台湾本地人,却只占耕地总面积的28%。此外,在至年间进行的“林野调查”,被“调查”的林野为78.32万亩,并将其中97%以上的林野定为“官有地”,都为日本殖民者所霸占。日本殖民者所进行的土地和林野的“调查”,确保了日本在台的地主、资本家对台湾人民的残酷剥削。除此之外,台湾总督府还强征苛捐杂税,巧立名目的税捐多达50余种。年,台湾除地方税外的“中央”租税额为余万元,到年则猛增为1.08亿元,即猛增了54倍。显而易见,日本侵略者霸占台湾以后,对当地人民的搜刮,确实是世界殖民史上所罕见的。
几乎被日本伐光的阿里山“神木”
日本占据台湾后,不久即在台北修建了基隆港,在台南修建了高雄港,年起又着手修建纵贯台湾的铁路,年全线通车。日本在台的统治者筹划了铁路和公路的修建,以及修筑了为数众多的机场,台湾的交通确实从此发达起来了。那么,这是日本要在台湾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作的“投资”吗?这是日本要为台湾的现代建设“奠定基础”吗?答案该是否定的。
首先,这些铁路、公路及机场的建投资金,日本政府没有拿出一分钱来,而完全是殖民政府靠在台湾发行公债所积聚起来的。日本殖民者在台湾进行铁路、公路、机场等的“建设”,非但没有拿出资金“投资”,相反是借此机会通过发行公债、滥发纸币,残酷地榨取了台湾人民的脂膏。其次,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所进行的“建设”,从表面上看,当然对台湾人民也不无一些好处,但应该说,主要受益者还是在台湾的日本人,如铁路的乘客和托运货物者多数是日本人;邮电
局发送的信件,日本人比台湾人多29倍、包裹多69倍、电报多82倍、电话多40倍。而与台湾人民生活福利息息相关的卫生事业经费,则仅占总督府岁出的1%,教育经费只占3.8%。
以上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以后,台湾总督府的财政收入和建设费用是课自于台湾人民,而真正受益者则为极少数在台的日本殖民官吏和资本家。殖民政府进行的“建设”,既是对台湾人民的肆意收刮和掠夺,更是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和侵略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