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出来的扶贫产业中国日报网

2024/10/8 来源:不详

本报记者贾艳玲姜丽程8月的傍晚,隐约听到蜜蜂归巢的嗡嗡声,磐石烟筒山镇大黑山村连村公路一侧,依稀可辨密集排列的木耳菌段,壮观地伸向远方……“这十几万列队的木耳段就是抗击贫困的‘战士’!”第一书记阚阅掩饰不住自豪。“这都是我和张金和一起带出来的‘兵’,20亩地,年入几十万元。”次日中午,太阳当头,精瘦黝黑的张金和正在出菌段。对面木耳基地里,几个“全副武装”只露出眼睛的村民正在打孔下菌段,“都是村里来打工的,最忙时,要雇十六七个人干活儿。”边说话,阚阅边习惯性地帮着整理菌段箱。张金和是大黑山第一个返乡创业的村民,把制作菌段的技术带回村。这几年,不但自己靠木耳挣了钱,还给村里带来了就业岗位。“这样的能人,一个带动一批人,走活一盘棋。帮他就等于帮一批贫困户找到工作。”阚阅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农产品滞销。如何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保持大黑山村良好的脱贫态势,化危机为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阚阅的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驻村快5年了,谁有特长,阚阅门儿清,他更知道,动员村民做点大事,最难的不是钱,而是思想,没出去闯过的人,咋动员都不敢动。春节时,几个在外打拼的创业者被疫情阻隔在村里,阚阅“盯”上了其中两个。一个是在外闯荡26年的刘伟,蹬三轮车批发蔬菜起家,现在已有了自己的物流公司。春节前回村后因疫情留在家里,也耽误了生意。“得转型,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关键时刻,阚阅找上了门。从国家支持养殖业的利好政策打包出台开始唠,聊着聊着俩人合上了拍:养梅花鹿!4月春暖花开,土地刚解冻,刘伟就带着人在蒿草遍布的荒地建设鹿场。来到正在建设的鹿场时,刘伟正在指挥干活儿。“鹿产业市场大、利润高。繁殖鹿羔稳赚不赔,连鹿粪都十分抢手,被公认为是花卉和蔬菜的最好肥料。等鹿场建好后,打算先进只鹿。”刘伟说。阚阅也没闲着,一直帮忙张罗贷款。年下半年起,猪肉价儿蹭蹭涨,国家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励生猪养殖,阚阅研究完政策直拍脑袋,机会来了!几年前,毛猪最便宜时掉到三四块钱一斤,村里的养猪行家冯宝良撂荒了猪舍,改行到大城市搞装修。今年疫情留住了他,装修行情也不行,他一直思谋着干点儿啥。阚阅一上门,养猪的事儿就定下来了!两人合计了多轮,最后签约了一家养殖业大企业的项目,该公司提供仔猪和饲料,还设保底价回收毛猪。正在建设的标准化猪舍可养猪头。“两年基本就能回本,建成后,村里的贫困户就能来打工。”冯宝良说。阚阅早算好了,养猪半年就见效果,明年开春,就会有一批人跟上来搞养殖。“他们都不是贫困户,我为啥对他们的事业这么上心?因为这些人,不但根儿在村里,更能从根上解决贫困问题,养殖场干起来后,村民来打工,挣工资,有社保,相当于像城里人一样有了退休金,贫困户们未来就有了保障,不怕返贫了。支持他们,其实是帮贫困户们打造个铁饭碗。可别小看返乡创业,他们不仅人回来了,更带来了资金、技术、头脑,还有多年的奋斗经验,有这些人带头,我们大黑山村发展的春天就来了!”阚阅说。年阚阅刚来时,这个省级贫困村村集体账户可支配资金不足元。现在,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以蔬菜产业园区、育肥牛养殖、光伏发电三大支柱产业为主,木耳种植、蜜蜂养殖、梅花鹿养殖、林下溜达鸡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村集体累计实现收入78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35户75人全部脱贫!蹲点采访第一晚,住贫困户家,没有想像中的破旧,眼中见到的是锃亮的地砖、新铺的地板,还有抽水马桶、淋浴俱全的室内卫生间。山村空气清新,一夜安睡,清早睁眼,才4时10分,此刻,张金和已在菌棚奋战1个多小时了,冯宝良正拉土垫猪场,第一书记阚阅则在例行晨起“检阅”:建设中的猪场、鹿场,洒满汗水的大棚。他心里盘算什么呢?下半年村集体能收入多少钱,还是如何见招拆招再搞几个扶贫项目……来源:吉林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