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小诗跟唐代大诗人王维学写田园诗
2023/4/15 来源:不详我们先读一下《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描写初夏五到六月傍晚农村景象的诗,太阳西下,照着村落,深深的巷子里牛羊都吃草归来,老人惦记着放牧的孩童何时归来,拄着拐杖靠在自家木门上,野鸡鸣叫,麦苗抽穗了,蚕儿都吃饱了,树上的桑叶也变得稀少。劳作的老农扛着锄头回来,路上相遇了都互相打招呼。看着这么优美、闲然的画面,怎么不让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吟诵起《诗经》中的“式微(式,语气助词;微,指光线微少的黄昏)”。当你读完这首诗后,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安静的关于农村傍晚的画面吧。
继续读《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中提到了“新竹”与“红莲”,故推测时间为夏季,安静地将木门掩上,茫茫暮色中对望着夕阳的余晖。鹤(鸟名)已栖宿周围的松树上,到访这柴门的人也少了。绿竹披了一层红粉,红色的莲花老的叶子也逐渐干萎。河边渡口悄然亮起了点点灯火,很多采菱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这首诗前三句都为写景,上下部分均为对仗句,非常工整,如“掩”对“对”,“遍”对“稀”,“含”对“落”,“起”对“归”,勾勒出一幅夏季傍晚悄然来临时的景色,最后才是“渡头烟火起”,茫茫夜色中悄然出现了点点灯火,犹如在一张黑色的画面上突然点了一个亮点,意境一下就体现出来了,原来前面三句都是为最后一句做铺垫的呀!可见王维在行文构思是多么的精致与巧妙。
继续读《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春鸠指布谷鸟,远杨指又长又高的桑树,觇(chān)泉脉指察看泉水,“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指拿起酒杯饮酒又停了下来,即将出门远行的人由开始惆怅起来。再来读《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指雨后的晴天,氛垢指雾气、尘埃,郭门指外城的门,事南亩指在下乡田野里劳作。这两首诗都是为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劳作风光,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美誉,毫不为过。
凡提“相思”话题必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只要提到相思必定会提到这首二十字的五言绝句,其实当时已被谱曲广为流传,从庙堂上到阡陌间。这首诗预计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短短二十字,朴实无华,借物言情,将沉淀在王维内心对父亲、妻子、母亲亲人离去的那种痛楚,化为淡淡的“红豆相思情”,油然而生,却表达了王维对亲人的无限相思与怀念。
读王维的山水诗,除了体会其深远意境之外,还应仔细体会王维对自然实物在光线、声音、颜色、温度、时空上细致入微的感触与把握,反映出王维有超强的、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这也是我们学习此类诗应汲取的要点。如果你在一个雨后来到深山,一定会想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这是一首描写山水之景的千古名篇。主要通过描写初秋时雨后山中的景色,新雨、明月、清泉、浣女、莲动等各种景色自然组合、自然衔接,描绘出一幅绝美的山水之画面。其实,这首诗也是诗人晚年的作品,通过这些景色来表达自己闲适、净空的思想境界,这首诗的题眼就在于开篇第一个字“空”字上面,为什么不用“静山”、“高山”、“远山”呢,其中意味自然令人琢磨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