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守望者71岁老人独守300年地下

2023/1/7 来源:不详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对于传承,国人始终有着一份特殊情感,而安土重迁、落叶归根这些词汇,都彰显出了国人对于故土、故居的深厚情感。

所以,房子许多时候便表示了传承,在今时今日,有一位71岁的老人守着祖祖辈辈传承年的“地下屋子”,一心只想守护,从未想过离开。

“特殊”的房子

何谓“地下屋子”,那是因为环境、文化、地质、经济等等诸方原因形成的一种特殊居住方式——地窨院,别名地坑院、天井院。因它居于土地之下,与其余地方的房屋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上一下之高度落差,令许多人对于这个特殊的房屋建筑颇感兴趣。

地窨院之起源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北方特有的地下四合院,最早起源于仰韵文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

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韵文化时期,人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农作生活,其文化最大特征之一便是人们皆居住于圆形或者方形的地坑式的窝棚之中。而这些窝棚,便是地窨院的雏形。

年,考古队更是发现了一座神似现代地窨院的汉代墓穴。往汉之后追溯,宋朝时期就出现了对于地窨院的详细文字记载,南宋朝廷命官郑刚中在《西征道里记》一书中明确记载了他曾在山西、陕西一代看到过地窨院,并描述这一代的人们多为穴居,还阐述了制作这样的地窨院所需工具。

民国时期,地窨院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伯纳德·鲁道夫斯通过《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向世界介绍了地窨院,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曾经有过经济较为落后的情况,当时人口政策鼓励多生多育,家庭劳动力多,为解决住房问题,又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山西、陕西一代的农民便大力挖掘地窨院。

繁华过后,一切归于寂静。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大地,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地窨院也渐渐没落,地窨院子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便不再新增,许多人也开始抛弃了这种建筑,到后期为了解决耕地需求,多地甚至开始填埋地窨院以换取更多的耕地。

于是,一度辉煌的地窨院时至今日早已经没落了,仅存的一些地窨院也未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多半是荒废了。地窨院作为人民孕育的灿烂文明,传承了数千年之后,竟然渐渐遭到遗弃,这样的现状,可悲可叹。

这般享有地方居住文明特色的建筑物,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内涵,是一定时期的情形反馈,彰显了一定时期人民的信仰,社会的发展等等。地窨院这样特殊的建筑物,应当给予保留和保护。

况且,地窨院并非所有地方都可试行。它取决于地质、气候两大因素,并且和社会经济息息相关。

黄河流域,黄土层堆积深厚,主要由石英和粉砂构成,这种介于褐土与黄潮土之间的土壤土质紧密,十分抗压、抗震、抗碱。这为地下挖掘地窨院提供了先决条件,如若土质疏松,很容易出现塌方危险,严重者危及生命。

山西、陕西一代属于半干旱性气候,四季分明且干燥凉爽、少雨。这样的气候避免了地窨院被淹没的情况存在,并且保证了土壤的干燥和牢固度,地窨院内更是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当然,得窨院存在的很大一个因素便是黄河流域的百姓最初时经济条件一般,这样的建筑节省成本,有利农作,故能够在当时得到农民们的青睐。

只是今时今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窨院渐渐不符合人们的居住选择,所以被许多人所放弃,多数人都从“地下”走到了地上,但是,守护它的人,依旧坚定的守护。

三百年的传承守护

在山西省平陆县张家镇的《县志》之上,就对地窨院有过明确的记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度兴盛的居家方式被渐渐抛弃。面对那些被荒废的地窨院,多是惋惜和无奈,而在一片的荒废之中,王守贤老人居住的地窨院是如此的“突兀”。为何呢?

因为王守贤老人居住的地窨院被保存的十分良好,并且,他所居住的地窨院是张家镇年代最为久远的存在,距今已有年历史,前后居住过15代人。但是,一代代的传承之下,到今日,唯有71岁的王守贤夫妇二人独守着这个地窨院,他们的子孙辈,都已经搬离了这里,唯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短暂的小憩。

71岁的王守贤老人说,这个地窨院是他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子孙辈都无意留在此处,仅剩下他和老伴儿二人,待他故去,也不知谁能够守候这个院子,为他先辈们的传承守望负责。老人还说,小辈有小辈的选择,他能够做的,便是在有生之年全力守护这个院子,保管完善,是他对祖宗们的慰藉。

作为这个地窨院最后的守望者,王守贤老人脸上经常露出落寞的表情,他对这个年的老宅子充满了忧心。于他而言,这个地窨院见证了他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开始,到满院撒欢嬉闹,到娶妻生子,后面有见证了他的孩子们陆续出生、长大、离开。

这份深厚的感情,溶于他的骨血,已然无法分割。故即便孩子们多次要求王守贤夫妻二人搬到城里与他们一同居住,老人也不曾点头答应。

对于王守贤而言,这个地窨院就是他的一生,也是他祖祖辈辈15代人的一生。年的传承,让他没有任何不坚守的理由。他也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居的生活,习惯了于晴天在院子里晒粮食,在雨天看着地窨的边缘淅淅沥沥的雨滴。那口老井始终在那里摆着,他已经喝惯了这口井水。

虽然如此,老人在村落中散步之时,看到那些被废弃的地窨院,内心都会涌上悲凉之情。那些祖辈们的传承,为何就如此被放弃了,这是老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而地窨院的保存现状是真的值得众人深思的,根据统计,60年前的平陆县有一万七千余座地窨院,截至今日还在使用的不超过六百座。这样的现状,更警醒世人,莫忘历史,切莫断了传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