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流浪难民之中的台湾流民拳
2023/12/12 来源:不详台湾流民拳范炎老师傅与李光铭一、为求生而创的流民之拳
流民拳亦称客家村流民拳,大约形成于宋末元初的战乱年代;大批中原百姓为逃避战火而流离失所,客走异乡,许多流民泊向东南沿海各省。四处求生的难民群体中不乏习拳练武之士,在漂泊生涯之中,他们中的拳术好手教给大家健体防身的本领。
到处流浪的迁移过程也使得他们更自觉地在本门本派拳法的基础上与各种拳法交流,促使他们不拘门派而为实用是尊,唯精华即采。他们见到各种拳法的机会多,凡人家的优点长处便学,学了就用。由于流民拳师们见识多、实战多,经过多年发展变化,在客家流民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实用搏击拳法。
二、名家传授,自成风格李光铭是台湾流民拳的主要传人。据李光铭先生回忆,他少时十分顽皮,年幼在台湾乡村好与牧童们摔打玩耍,常有一位老者在远处静静观看。大约两个月后的一天,那位老者待其他颃童各自回家的时候,单独唤住小光铭,问他是否愿意学摔跤,并要求他每天放学后到村外的一座草墩边去…小光铭专心用功,一练就是三年。这时,连村里的成年人也很难摔倒李光铭了。教他的老者姓张,由大陆到台,后来因故又要远行,临别将自带在身边的古笛相赠,并告诉李光铭,两年后将遇到拳术高超的老师,要他把握住机会。
两年过去了,李光铭的武功已有很大长进,族里的长辈出于让子孙们身体强健和保家护村的目的,果然请来了拳术名家范炎先生到乡里授拳。
这位范炎先生,是台湾新竹关西山里人士,少年时遵父训经多位拳师传艺,经过多年苦练,到青年时已是功力高强的好手。一次恰遇由大陆到台湾来卖草药的高老先生,当得知高是一位拳术高手后,范氏兄弟便将高请至家中,尊为师长。经过数年勤教苦练,范炎终于练就了过硬的实用拳法流民拳。
李光铭拜在范老师门下后,因其机敏勤奋,深得范炎先生的喜爱,李光铭十七岁时,已经基本掌握了流民拳的各种功夫练法。出师之时,范炎老师特以祖先传下的百年古刀相赠,勉其切记:艺无止境,要不断习练钻研,精益求精。李光铭铭记恩师教诲,倾全力于流民拳的习练修研。近几十年精研,他不仅自身的流民拳法日益精进,而且培养了大批好学上进的青年,为中华武术的振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流民拳的训练特色据李光铭先生介绍,正因为流民拳是一种旨在流浪生涯中以求生保命为目的的拳术,所以就要求习练者能够在危急险恶的环境中,善于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力争主动,速战速决。流民拳实战法则要求“招不过三”,制敌招法不可轻出,一出必置敌于重创。
为达到这种目的,流民拳十分强调培养拳手具有强大的劲道,这就要求拳手以独特的内功修炼来达到由脚底、小腹、手腕的顺达,以保证自身强大劲道的一气贯通。这种劲道的施发必须是来不及经过大脑思索,所以不会出现预兆性的多余动作,这便形成了完全是神经反射型的突然爆发,以极隐蔽的外形变化和极迅猛的速度完成攻击。
李光铭先生非常强调听手训练。这就是说,必须能够把握对方的劲意,并及时应变。所以,流民拳的训练一方面要求拳手在模拟实战的灵活移动过程中随时发劲,另一方面要使得强大的内劲与全身之筋联成气,刚柔虚实皆为一体。李光铭认为,断筋即是断劲,即是身体某一环节出现断层,失去了全身的连贯一致,如此应敌,劲力大打折扣,难以克敌制胜。
四、流民拳的基本练法流民拳练习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先做好十一个动作,亦称“流民拳基本十一式”,这是训练拳术之劲道的入门练习功法:
流民拳基本十一式第一式:正面拳势;
第二式:右势防守;
第三式:左势防守;
第四式:探手抓力;
第五式:右势刀手;
第六式:左势刀手;
第七式:弹力步法;
第八式:正面踢法;
第九式:侧势踢法;
第十式:前后扫腿;
第十一式:铁牛耕地。
经过以上十一式练习,拳法攻守的基本式已比较熟练了,便可以开始第二阶段“流民十套拳”的练习,在这个阶段内,要求达到内劲贯通、下盘扎实、呼吸顺畅、关节灵活。
流民拳的重要套拳是:
流民十套拳一、七步劲力拳;
二、闪马软硬双形拳;
三、流民双头棍法;
四、流民高级拳法;
五、流民长棍法;
六、流民金绞剪;
七、流民虎形拳;
八、流民猴形拳;
九、流民鹰形拳;
十、流民百法拳。
对以上基本拳法均熟练掌握后,才算是初步具备了练习实战搏击的条件,才能进入第三阶段练习实战搏击。
流民拳的搏击还要经过“只守待攻”的严格训练,才能正式进入自由搏击。在只守待攻的练习中,必须依循《孙子兵法》中“先使不可胜,而后胜之”的原则,通过允许对手进攻,而自己则要在全力防守中检验身法、步法、各种基本套拳动作和呼吸调配等方面的水准,另一方面锻炼在对手的冲打中化解和承受拳脚攻击的能力,并训练随时把握反攻时机的能力。
流民拳的“自由搏击”讲究四大要点:一是身形基本式不乱。无论对手是以凶拳猛脚频频轰击,还是以防代攻巧为周旋,自己的基本拳式都应随时符合拳理要求,做到攻中不忘防备,守中待机反攻,以稳固的重心和严密的拳式间架形成坚不可摧的阵线,致使对方无机可乘。流民拳在比赛中往往使对手自己碰伤手脚,或施发截挡的震撼内劲,造成进攻者自身失重,使防守者得机反攻。
二是将马步化为无形。有些习武者没有搞懂基本功法中马步练习的真正含义,在搏击中片面追求下盘稳固,便将基本式中的马步机械地搬用到实战搏击中,结果是动作的灵活性和力量的突发性都很难施展出来。流民拳的实战法则,是要求以马步训练达到全身劲道由腰胯到头足的通达,实战中必须使平时低姿古板的马步化为无形,一名出色的拳手在搏击中,无论身架高低,无论双足单脚,都可以自如地发挥马步的功效。
三是随时保持身体的稳定协调。训练不得法的拳手在搏击中常常会有以下市场表现:
①一拳或一脚落空时则自己失重被对方闪开;
②有攻击或反击之时机,却因瞬间手脚失顾而不及施发,眼睁睁地错过战机;
③很不容易地击中对方,但由于步法身法未能配合而使劲力大打折扣。据说,流民拳好手在做侧踹、扫踢时,手上仍可以持杯小饮,足见其基本功之扎实。
四是要求将所练招式化成不假思索、不须选择的下意识神经反射动作,这便是拳术应用的自然而然之境界了。
以上只是流民拳功法的主要内容,其训练中的专门增强腕力、指力、抓力等多种辅助方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刘普雷)
1,稀有拳种:俞派少林五行拳
2,地方拳种介绍——缩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