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归隐山林后,以写诗为乐,被后人称作中

2023/9/17 来源:不详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706.html
他归隐山林后,以写诗为乐,被后人称作“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在我国古代,有一种题材的诗歌,多以农村的景物,以及农民耕作,牧人原野放牧,樵夫砍柴,渔夫打鱼等劳动场面为题材,歌颂田园山野风光,以广大劳动人民为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这种题材的诗歌,被后人称之为“田园诗”。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挂冠归隐田园,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其实田园诗歌,最早出现在远古时代的尧舜禹时期。当时有一首民歌叫《击壤歌》,其中有这样的描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是我国农耕社会,农村生活最为典型的概括,和最为生动的描述。对后来田园诗歌的影响,极其深远。到了后来,在《诗经》中,对田园生活有了更加具体的描绘:“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意思是说,黄昏时分,鸡都进窝了,牛羊也都回圈了。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归隐山林后,主要从事“田园诗”的创作,以写诗为乐,被后人称作“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创造了一个新境界。他的后半生都是在田园中度过的,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归宿,同时也收获了自由、宁静、明快、舒适的愉悦心境。他有一首田园诗《饮酒结庐在人境》,为世人所传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偏远的乡村,盖两间茅草屋,过着田园宁静的生活。“门前冷落车马稀”,虽然没有为官时期的热闹场景,心里却坦然了许多,为啥呢?“心远地自偏”,一句话道出了这里的真谛所在。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人世间大彻大悟的陶渊明,真正体会到了远离红尘,躬耕田园的乐趣。这首诗的第二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传颂千古的名言佳句,妙就妙在“言有尽,而意犹未尽。”眼前普通的景象,到了诗人笔下,就变得意境深远。“采菊东篱下”,并不是真的为了采摘几朵菊花。“悠然见南山”,这里的“见”不是看见南山,而是“出现”的意思,眼前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一座南山,是作者感受到了“南山”的存在。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诗人妙笔生花的感触。优美的意境,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感悟出来的。读到这两句诗,不禁使人想起李太白的那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谁能理解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呢?只有“敬亭山”了。在这里,诗人作为万物之主的人,能够静下心来,和大自然中的山水,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感悟,是多么崇高的一种境界呀!夕阳西下,百鸟入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的真正含义,恐怕也只有作者自己能够读懂,想要说点什么,也不知道说啥好了。也许这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所以能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与诗中“心远地自偏”和“此中有真意”,这两句富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分不开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最大的特点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平淡而自然的田园景色。抒写出了诗人最率真的心境,一切都好像是自然流露,没有刀劈斧凿的痕迹。他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农村生活,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在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也是他被后人称之为“中国第一田园诗人”的缘由所在。你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如何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以便共同探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