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姓的来源和历史
2023/4/4 来源:不详白癜风医院兰州哪家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855961199394271&wfr=spider&for=pc
罗,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说,我们的小脚趾被秤砣砸了,才有那个小指甲。
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一是,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实行汉化,将原鲜卑族复姓多罗氏、叱罗氏皆改为汉字单姓罗。二是,唐代,西突厥(游牧于今新疆大部分和中亚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可汗斛瑟罗归附长安,留居中国,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氏。三是,赖氏族人也有在春秋战国之时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的。四是,清代爱新觉罗氏中有的也改姓罗。
罗国传至24世万通时,被楚国所灭,万通与次子苍噩逃至襄阳黄龙洞避隐,其长子芳噩逃往四川。周显王时,有31世罗乘迁往枝江,其孙罗守陇自枝江迁至今湖南长沙。40世罗君用次子罗珠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为豫章罗氏一世祖。唐昭宗时,罗珠28世孙罗景新迁往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31世有两支分别徙居广东大埔、兴宁。45世罗尚立,元代由虔州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明代又迁往上杭县扶阳,其子罗新松徙广东梅州。另外,罗国亡国后,罗氏有部分人从滇南、滇东迁入湄南河下游,融入泰族;迁入四川的有一部分定居阆中,后成为板楯蛮七姓之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或彝族;还有一支迁入贵州东部、南部,融入布依族;迁到湘南的,有的融入瑶族。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区外,罗氏还分布于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一些地方。唐高宗总章年间,有河南罗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自清代开始,居住在广东梅县、大埔、及福建宁化等地的罗氏,曾多次向台湾迁徙,还有一些人迁往南洋的文岛(印尼)等国家。其中,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的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岛)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兰芳国,实行兰芳大总长制,立国时间达年(~年)。
罗氏,在台湾是个较为普遍的姓氏。台湾的罗姓,来自福建宁化。主要集中居住在苗栗和新竹两县,其他各县市也散居不少。台湾的罗氏与北方的罗氏是一脉相承的。
罗珠:字怀汉,号灵知,称大农令,又称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黄帝一百0八世孙,郐公四十一世孙。生于湖南浏阳,后徙豫章(江西南昌),卒于汉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葬南昌新建县大平乡西山大岭山。为罗姓始祖。
罗企生:晋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艺,曾任武陵太守,为官刚正为人忠直,“企生尽忠”为一代佳话,与其弟的罗遵生被世人称“忠孝一门”,是最早为罗氏赢得巨大声誉的人。
罗士信:唐代军事家,即隋唐演义中的罗成,济南历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际的一大虎将,在演义评书中,将罗士信描写成可与神人般的李元霸打个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后人对罗士信这名少年虎将的喜爱程度之深。
罗通:唐朝军事家,隋朝镇守辽东名将罗艺之孙,为唐抗击外敌立下赫赫战功,传下“罗通扫北”的佳话,赠封护国舍人,一生故事多编剧为中国各地方戏武戏表演,且广为民间道教立庙祀神至今。
罗隐:唐代文学家,余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所著〈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罗邺:唐代诗人,余杭人。有素有英姿,笔端超绝之誉,号诗中虎,为唐代三罗之一。
罗从彦:宋代理学家,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南沙剑州剑浦人,闽学四贤之一。
罗存:宋代画家,今河南开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画,极有韵致,时人评价他的画作,披图便知登高望远,鱼鸟往还,浩然有江湖之思。
罗点: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书。淳熙二年()举进士第二名,即谓“榜眼”。初授定江军节度推官,受到漕运使赵汝愚的赏识,荐为太学博士。
罗洪先:明代理学家,江西吉水人。为嘉靖八年状元,传承“王学”之说的儒学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
罗牧: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西宁都人。工诗文、书画,喜饮酒,善制茶。其画林壑森秀,笔法多变,水墨清润淋漓,画风深沉粗犷,是“江西画派”的创始者。
罗贯中: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今山西太原人。相传他一生作过十七史演义,现存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代表作《三国演义》(简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罗聘:清代著名画家,为江苏甘泉(今江都)人。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其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罗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江西安福人,字努生,又名国琅,笔名生辉、野度。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罗先生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人,他是唯一一个敢于反抗两党威权统治的人。
罗荣桓:现代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当罗被楚并时,还有一部分罗人不愿降服楚国,他们和卢、赖、傅等遗民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川东,定居于阆中,“罗”成为板楯蛮七姓之一。
1、后来有的罗氏便融入于土家族。一支则继续西迁到北胜县,成为彝族的大姓。2、另一支则迁入贵州东部、南部,与于越、扬越融合为布依族,罗姓成为布依族的大姓。罗姓布依族人是古罗子国之后。罗子国遗民被楚文王徙至湖南省汩罗后,在那里定居过一段时期。后来,有一支又越过罗霄山脉到江西。据说罗霄山脉的得名也与罗子国后裔有关,《罗氏族谱》中留有汉代“罗霄”的名讳。再后来,复从江西西经湖南辗转迁到贵州。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的兄弟民族、姓氏改为罗氏,有的罗氏因各种原因改为兄弟民族、姓氏。但是,“以国为氏”的罗子国遗民——罗氏,在中华民族交溶中,以宽大的胸怀,有容乃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兄弟姓氏的平均速度,终成名列中华第二十位的姓氏。
罗氏,历经几千年磨难,生生不息,蓬勃向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罗氏的遗传基因,得以代代传递,它的历史雄辩地论证了罗氏是遵循自然进化法则而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姓氏。
“适者生存”,能生存、发展的罗氏,是自然界中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