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科教第三城武汉南京西安还是广

2023/3/11 来源:不详

在中国(内地),说到科教实力,北京、上海是无可争议的冠亚军。

有争议的是第三名,武汉、南京、西安三城呼声最高,各自实力也在伯仲之间。排在后面的重庆、天津、广州、成都、杭州、长沙等城市也不差,未来都有潜力成为角逐第三名的种子选手。

在这个赛道上,我们可以说,铁打的冠亚军,流水的第三名。

01.

先来看国外评级机构的数据,看哪些城市的一流大学多。

全球著名的大学评级机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近日发布第七届亚洲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取代此前蝉联三届榜首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一,这是中国大陆高校首次登顶该排行榜。

亚洲前20所大学排名如下:

前20名大学中,香港有5所大学上榜,在亚洲城市中排名第一,显示香港高校在英美评价体系里的较高认可度。

排名前的亚洲大学中,中国共有41个高校上榜,其中大陆26所,台湾8所,香港6所,澳门1所。

广东高校表现不俗,今年有三所大学进入榜单前名,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江苏并列。分别为排名第38位的中山大学、第41位的南方科技大学和第65位的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表现亮眼,排名超过华南理工。

从大区来看,亚洲前名大学中,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0所大学上榜,总量排名第一,其中香港6所,广州2所(中大、华南理工),深圳1所(南方科技大学)、澳门各有1所(澳门大学)。

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共有9所大学上榜,其中上海4所(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范)、南京2所(南大、东南)、杭州1所(浙大)、苏州1所(苏州大学)、合肥1所(中科大)。

京津冀地区共有6所大学上榜,其中北京4所(清华、北大、人大、北航),天津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中部地区有4所大学上榜,其中武汉2所(武大、华科),长沙2所(中南、湖大)。

西北地区有1所大学上榜,是西安交通大学。

山东半岛城市群有1所大学上榜,是山东大学。

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暂无大学上榜亚洲TOP。

城市版的排名如下(括号中数字为上榜亚洲前名大学数量):

香港(6)、北京(4)、上海(4)、台北(4)、广州(2)、武汉(2)、南京(2)、长沙(2)、天津(2)、新竹(2)、西安(1)、杭州(1)、哈尔滨(1)、合肥(1)、苏州(1)、深圳(1)、济南(1)、澳门(1)、厦门(1)、台南(1)、台中(1)。

从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排名来看,武汉、南京、广州、天津都有两所大学上榜亚洲TOP,都有潜力竞争科教第三城。其中南京大学排名18、武汉大学排名37、中山大学排名38、华中科技大学排名47、华南理工大学排名65、东南大学排名73。

需要注意的是,泰晤士高等教育的绩效指标分为五个方面:教学(学习环境)、研究(数量、收入和声誉)、引文(研究影响)、国际视野(员工、学生和研究)和行业收入。也就是说,THE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评价体系,它更看重的是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影响力。

02.

再来看看各大城市“一流大学”的数量。

如果你是一个中国考生,所有外国机构的排名只需要看看就好,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在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大学”是继、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教育工程,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大学的新版兵器谱,是考生择校的根本依据。这款兵器谱发布之后,、等概念退出历史舞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双一流”不是“”、“”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而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不过,“双一流”并没有打破、的既定格局,原来的大学(包含)全部上榜,没有一个降级,并新增了24所大学。

以下是“双一流”工程认定的42个一流大学,它们的分布情况如下:

红色字体为非大学。人工统计,可能存在笔误,仅供参考

可以看到,42所一流大学全部出现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没有一个分布在普通地级市。其中,郑州、昆明、乌鲁木齐三个城市原本没有高校,这次均有一所大学入选“双一流”,体现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照顾。

不过,仍有南昌、南宁、太原、贵阳、福州、石家庄、呼和浩特、拉萨、银川、西宁、海口等11个省会城市没有一流大学。

从这个指标来看,天津、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都有两所“一流大学”,杭州、重庆一所,长沙则有三所,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

03.

再来看看“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数量:

人工统计,可能存在笔误,仅供参考

表格中的红色字体为此前不在“、”名单的大学,一共新增了24个。其中,北京新增了7个,上海新增了4个,南京新增了4个,成都新增了3个,天津新增了2个,广州新增了1个,杭州新增了1个,宁波新增了1个,郑州新增了1个。

可见,此次一流大学扩容,北京、上海、南京仍是最大赢家,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

从这个指标看,南京最有实力竞争科教第三城,其次是成都、武汉、西安、广州,长沙、杭州、重庆的筹码不多。

04.

如果把“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加起来计算,各大城市的排名是这样的:

人工统计,可能存在笔误,仅供参考

如图所示,南京拥有除北京上海之外最多的“双一流大学”,其次是西安、成都、武汉。

与原来的“、”格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成都的“双一流大学”达到8个,取代了武汉原来的位置,天津的数量也超过了广州。

不过,这能否说明成都、天津的大学实力就超过了武汉和广州呢?未必。

大学数量多,不代表师生数量多,更不代表一流学科多。比如,浙江大学这一所大学的一流学科数量比整个成都市的还要多,下面来看看我们统计的各大城市“一流学科”数量排名:

人工统计,可能存在笔误,仅供参考

如图所示,不论是一流大学数量,还是一流学科数量,北京都以绝对领先的优势排名全国第一。相比而言,成都、西安的一流大学虽多,但一流学科数量并不突出。

这样一比,武汉的一流学科数量仍稳居第四名,杭州则上升到五名。

杭州的双一流大学虽然很少,但浙江大学强啊,一个学校有18个“一流学科”,超过西安、成都、天津、合肥、长沙、哈尔滨等城市的全部大学,显示杭州的高等教育实力曾长期被低估。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在“、”时代,还是“双一流大学”名单中,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城市——深圳,都没有摘得一个名额,深圳也是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一个没有“一流大学”名额的城市。不过,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亚洲大学排名中,来自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表现不俗,排名亚洲第41名,超过了华南理工。

05.

以下是各大名校的一流学科排名:

人工统计,可能存在笔误,仅供参考

在一定程度上,“一流学科数量”比“一流大学数量”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