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清华校长执掌清华17年,妻子街边

2023/1/26 来源:不详

刘军连挂号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59/

清华梅园里,葬着这样一位故人:

曾经的他一袭素衣,手持戒尺,开创了清华风雅;他瘦骨嶙峋,四方奔走,撑起了西南联大的风骨,更被后人誉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他用自己平凡且短暂的一生,书写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就是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连换数任校长之后,清华迎来了他

梅贻琦,42岁时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这一干就是三十一年。他是近代清华最牛的校长,手握巨款,但从不以公谋私。他不惜变卖家产,只为能解决学生的温饱。由于平日生活拮据,他的妻子甚至要起早贪黑,去街边贩卖定胜糕以补贴家用。

他的女儿差两分无缘西南联大附中,也没能从这个铁面父亲这走个后门。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活出了自己的风骨,成为了无数爱国学子的榜样!

年,北平一派欣欣向荣之景,清华校园俨然一副象牙塔风光。然而,看似平静的背后却暗流涌动,政权对学术的干涉愈发明显,最终酿成了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巨大的危机。

时任清华校长的罗家伦,坚决推行国民政府的党化教育,更因为他与师生缺乏沟通、独断专行,进一步激发起师生们的矛盾。于是,他不得不以辞职要挟,但是学生们并不吃这一套,这个任职不到2年的校长就被赶走了。

事后,据一位清华教授回忆称,师生们在驱逐罗家伦这件事上几乎是一致的,我们清华的传统是民主自由,专制独裁是行不通的。

罗家伦走后,政府派遣曾经的清华校友——乔万,来选接任校长一职,踌躇满志的乔万还没等进入校长室,就被学生们拦在了小礼堂。等到他出来时,清华学生已经拿到他签署的永不任清华校长的承诺,就这样乔万也灰溜溜的走了。

在接下来的11个月里,学生们陆续请走了几位校长。不过虽然没有校长,但是教授教书、学生自学,教学活动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

可是师生们非常清楚,在这个时候群龙无首终究是一团散沙。清华学子们共同提出了合格校长的几个任职要求:第一,到清华当校长,要不受外界政治干预;第二,知识渊博,威望要高;第三,能促进清华教育事业的发展。

年11月5日下午,在清华师生殷切的期盼下,梅贻琦来到清华任职校长。

在清华礼堂,他向全体师生讲述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全在于它有没有好的教授。他更是将大师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著名论述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正是这个理念,让他在师生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让他在在清华立住了脚跟。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却“先烧自己”

回头来看,他之所以能够在当时提出这个想法,并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来源于他多年工作的钻研和认知。

年9月,他留学归来,回到母校任教。在清华大学,他担任物理系教授兼主任的同时,还担任校务长的职务。正因为这些工作经历,他对教育工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深知教授的含金量,对学生教育至关重要,对大学的发展更是举足轻重。

曾经,有人问过梅贻琦先生,为什么能够在清华的校长风波中留下来?他讲着一口天津方言,幽默地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虽然他云淡风轻地将当时的艰难与惊心动魄一语带过,但是人们都清楚,梅贻琦先生之所以能在波涛暗涌的清华站稳脚跟,与师生打成一片,靠的是他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深得人心的治学理念。

刚刚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时,他果断放弃了之前校长免交电话费、免费雇佣帮工、免费用煤等诸多特权。当时的清华握有巨额庚子赔款基金,根本不缺钱,但他却是一直将这份基金用于清华的教学。

他当时的月工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三口半个月的温饱,但是他从没有动用过一分钱给自己涨薪,即生活比较困苦。梅贻琦申请给教师、职工、学生的困难补助金,自己也是分文不取。

在治校期间,他办学的灵魂一直是学术自由。哪怕在风头正紧的20年代,他也果断地批准了冯友兰教授去到苏联考察,回来以后也公开支持他宣讲苏联的优越制度。

到了30年代,他同样容许吴晗、闻一多等教授,在校园内公开进行革命宣传。这些在他眼里,无关乎政治和金钱,仅仅是对学术的自由探讨,大学就应该如此。

他曾写道:应追随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的使命。所以在清华都是百家争鸣,允许师生各抒己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后来,学校的运维资金已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再加之教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学术被政治蛮横干预的事情渐渐消失了,梅贻琦更是坐稳了校长之位。

从不以权谋私,一心为校

年7月7日,北平沦陷,清华大学师生开始了流亡生涯。梅贻琦校长头脑十分清晰,他果断地停建了好几个大建设,把剩下的建设款,大概有41万多,转向投入到湖南买了一些地皮。

所以,后来长沙临时大学才有了一个落脚之地。年2月,梅贻琦在日记中写道:临时大学奉命迁于云南省会之昆明,四月底全部到达;本校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临时组成的大学,最高领导由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北大校长蒋梦麟共同担任。

但是,因为张、蒋两位校长常年在重庆另有职务,所以这所联校的管理责任和重担,基本落在梅贻琦先生的肩上。

在云南办校期间,云南王龙云,在资金、人力、用地上给予了学校大力支持,龙云的女儿当时考联大附中落榜,他亲自来拜访梅贻琦校长,希望能够帮助她的女儿破例录取。

梅贻琦回答道:规矩确实是规矩,我可以安排最好的教授为你女儿当家教,让她明年再考吧。当时,龙云很生气,觉得梅贻琦不懂人情世故。

最后当他得知梅贻琦的亲女儿没考上西南联大,被迫去了燕京大学求学时,他才对此释然,也重新审视了梅贻琦的人格。

在西南联大的艰苦环境中,梅贻琦生活简朴,有时候还要靠典当衣物度日。他的夫人平日里与教授夫人们一起,开源节流,亲手做糕点到街边叫卖,以贴补家用。他们更把糕点起名叫做定胜糕,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两岸清华校长

年,国民党政府向学校施压,也是间接向梅贻琦施压,要求数次暗示解聘闻一多等数名进步教授。身为校长的梅贻琦迫于无奈,只能采取装聋作哑的办法,既不理睬、也不回应,但是他心里却惴惴不安。

年悲伤的夏季,闻一多先生难逃劫难,身中数枪,死于李公朴追悼会后回家的路上。梅贻琦惊愕不已,难掩悲愤,连忙派人去闻一多家协助料理后事。他连夜疏通关系,安排闻一多生前战友潘光旦一家到美国领事馆暂避风头,一直忙碌到凌晨。

年,梅贻琦飞抵台湾,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就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前身,他一手奠定了台湾清华大学的基础。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两岸清华校长。

年5月19日,梅校长与世长辞,安葬于清华梅园,享年73岁。他的离去令世人惋惜,但是他对清华师生的付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却深深地扎根在清华学子的心中。如今,清华大学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清华大学今犹在,世间再无梅贻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