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报国志却无报国门,刘善本饱含报国热情
2022/12/26 来源:不详上篇文章讲述了刘善本在选择了“航空救国”的道路,本以为可以驾驶飞机和敌人战斗,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斗,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打击了他,使得他空有报国志却无报国门。刘善本在北京找到自己心中的救国道路,可惜却一直没有实践机会
觅得幸福
刘善本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了成都都凤凰山轰炸总队6中队,第二年由于意外飞机失事自己住了院,有一位北平的老同学来看他,给他介绍了一位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侣!
刘善本在老家昌乐曾经被逼结婚,他正是为了逃脱这场封建婚礼才离家出走,也曾发誓不再见她,而那位赵姓却又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人,她一直坚持“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男”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抱着走”这些旧的封建礼教一直守在公婆身边尽着儿媳妇的责任……
他的同学老张对刘善本的遭遇非常的同情,也想帮助他找到一个终生伴侣,于是就把自己姐夫周洪模的女儿周叔璜介绍给了他,第一眼,刘善本就对周叔璜产生了好感,随着不断的交往,两人最后走在了一起,彼此确定了心意。
刘善本高兴地对自己说:“爱情是神秘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伤后出院的刘善本积极参加训练,学习新的知识,期望自己可以有机会抗日救国,后来刘善本被编入航空第八大队,这是国民党唯一的远程轰炸机大队,可惜入了航空大队的刘善本还是没有迎来对日作战的机会,反而面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转移。
转移转移再转移
年5月,为了防止敌机的轰炸,刘善本所在的第八大队被要求撤到兰州训练,撤退的前一天,他跟未婚妻告别,周叔璜流着泪和他告别,在离开的时候,她含泪喊道:“你平安到达后给我来信”。
第二天部队就撤到了兰州,刚安顿下来的刘善本就给未婚妻写了一封平安信,结果信刚发出去,未婚妻都没有收到信,就接到了蒋介石新的命令,蒋介石感觉飞机在兰州还是不安全,又下达了转移到嘉峪关藏起来的命令。
这里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刘善本在飞机上看着这千年古迹,心里感慨万千,羞愧不已,自己已经从长城的最东撤到了长城的最西边,还能再撤到哪里?
停好飞机的刘善本没有和大家一起吃饭,自己躺在了床上长叹不已,突然想到了自己还没有给未婚妻写平安信,于是一骨碌爬起来给周叔璜写平安信。
结果没几天,他们又接到了转移的命令,委员长对于飞机在嘉峪关还是感觉不安全,还得转移,当时蒋介石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找了好久才找到一个自认为日本找不到的地方-安西,于是飞机群又转移到了这里分散隐蔽起来。
刘善本后来就想:我这第二封报平安的信,她肯定还未收到。现在我又要准备给她写第三封信了。
到达新地方的刘善本又给周叔璜写第三封信,结果却撕了“唉!我们没完没了地撤退、转移!这样,我光写报平安的信,却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收到她的回信,光写信又有何用呢?”躺在床上的他嘀咕:“转移,转移,再转移,谁知还有没有四次转移,五次转移?”
结果一位队员立马接口道“有啊!”“我们很快又要转移了!”这位消息灵通的队员接着说道这次转移和以前不同,这次是留下飞机,人员转移,第八大队成了没有武器装备的“空军陆战队”。这让刘善本这些幻想着“航空救国”的青年们失去了信念,没有了飞机训练,队员们整天无所事事的混日子,这些爱国青年们在报国无门的岁月里,很多人腐败堕落了,下馆子、逛妓院、夜不归营、赌博……
唯有刘善本和杜道时(台湾驾机起义第1人年4月17日驾驶飞机从台湾新竹机场起飞降落在徐州机场)等一批有着强烈爱国心的青年们才坚持了下来,他们没有就此沉沦,反而更加的坚持锻炼身体、刻苦钻研航空理论准备为祖国做贡献。他每天刻苦钻研,苦于国内航空理论知识的缺乏,他贪婪的学习英文原著理论书籍如《飞行学》、《领航学》、《飞机构造》、《飞机发动机》、《气象学》、《天文学》等一切有关的书籍,一年四季,人们都会看到他站在屋内手持六分仪,对照天文航行图,接连四五小时,仔细地观测星河的移动。他立志要填补我国还缺乏的天文航行学这一空白,以求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就这样,期望以“航空救国”为目的的刘善本,从学会驾驶飞机的那一刻开始他一直就是处于一种转移转移再转移的状态,从没有一天上过战场虽然他每时每刻都想着上战场为国家为民族而战斗。他只能靠着学习充实自己来打发时间,为此他想要离开国民党,想到了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