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解心虚即我师十二首咏竹的著名诗词,展现
2022/9/17 来源:不详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竹子,清脆挺拔,不惧严寒,不畏酷暑,四季常青。自古以来,人们就喜爱竹子,给竹子赋予了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人格化的文化象征,人们将翠竹与梅花、兰花、菊花列为一起,誉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竹子,文人雅士集会的地点要有竹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载:“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居住的地方也要有竹子,苏东坡在《於潜僧绿筠轩》一诗里写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还形成了很多成语、典故,例如“竹报平安”、“胸有成竹”、“势如破竹"、“青梅竹马”等等。
更是留下了许多咏竹的优美诗词,诗人们文采飞扬,他们或者吐露怀才不遇的心声,或者抒发隐居的乐趣;有的赞美竹子坚贞不屈,有的高歌自己的不凡志向,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风采。
笔者精心选取了十二首著名的诗词,让我们一起欣赏大诗人们的翠竹情怀吧:
一、《咏竹》
南朝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竹子生长在无人的荒野之外,它高枝向上,耸入云端。虽然没有人赏识它的高风亮节,但是它自己依然抱着一颗坚贞之心。
它耻辱于仅仅作为缠绵情感的象征,更不屑于充当达官贵人娱乐遣兴的工具。谁能用它制为一支长笛,它必定发出龙吟虎啸之声。
这是一首怀才不遇者吐露的昂扬心声:
刘孝先,南朝梁国的官员、诗人。历史对他记载的不多,只知道他工诗善画,富有文采,但是,从这首诗可以了解到刘孝先怀才不遇,“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希望被人理解,“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声。
二、《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竹林深深无人来打扰,只有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静静地和我相伴。
这是一幅高雅的隐士竹林幽居图:
王维聪明绝顶,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开始一心向佛,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从四十岁就开始过着清静安闲的半官半隐生活,“诗佛”从此修炼而成。
这首诗就是他隐居在辋川别业时期的写照。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展示了王维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他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宁静的大自然,茂密的修竹林,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抚平躁动的内心,否则,著名的“竹林七贤”就要改换门庭啦。
三、《慈姥竹》
唐: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野生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翠绿的竹叶把自己的身影重叠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吹来,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缭绕。
龙吟的声音我未曾听过,但是,竹箫吹奏出的音乐会更美妙。不要学蒲草弱柳,一遇秋风就枯凋,做人要像这慈姥竹,永葆坚贞不渝的节操。
这是一首竹子的坚贞颂歌:
慈姥(mǔ)竹,又称“子母竹”,以产于安徽当涂县的慈姥山而得名。是一种用来做箫笛较好的竹种。秆圆筒形,每节分多枝,因枝杆森束如母子相依,后人常用以比喻母亲的抚爱。
李白关心国事,渴望为国建功立业,但是,官场的腐败使性情高傲的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仰天大笑出门去”。
李白在生动描写竹之美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手法,明写赞颂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实则写象征李白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抒发了李白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情操。
四、《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竹子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页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春雨过后,竹子更加青翠,微风吹来,竹香悠长。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直冲云霄。
年,杜甫的好友严武第二次出任剑南节度使,他写信邀请还在流浪的杜甫回成都居住。杜甫高兴地在路上就写了几首诗寄给了严武。到了成都之后,严武给老朋友安排工作,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老杜又有了新的铁饭碗,所以后世称杜甫为“杜工部”。
这是一篇深沉含蓄的自荐信:
在严武家一起饮宴的时候,杜甫作出了这首诗,借赞美竹子之机,希望严武培植、提拔自己,“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会看到自己的一番成就的。
诗的功能之一就是言志抒怀,杜甫的这首诗,托竹言志,就可以得到验证。
五、《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
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
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
劳心费目觅亲知。
年5月,白居易的杭州刺史任满,改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这年秋天,白居易来到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买了新宅,写下了这首诗。反映了年过半百的白居易不愿为官,希望过淡泊宁静生活的心情。
水能使人的性格淡泊,因此我以水为友;竹懂得虚心谦逊,故而可以做我的老师。
在这悠悠人世上,何必劳心费力地去找寻亲戚朋友呢?
这是一位睿智老者的谆谆教导: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是该诗的名句,”说出了一个人修身养性、治学待人的正确态度,蕴藉深沉,耐人寻味。
白居易能够以七十五岁高龄仙逝,恐怕与这种生活态度有极大的关系吧。愿人们都能听取白居易的这个建议。
六、《洗然弟竹亭》
唐: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具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兄弟情深。我们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高雅情趣借诗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这是一首兄弟情深之歌:
这是孟浩然在他的一个兄弟孟洗然家的竹亭游乐时,写下的一首诗。孟浩然有兄弟数人,早年一起读书学习,感情深厚。
孟浩然先叙写自己与诸弟很友爱,且都有远大的志向;后抒写弟兄们如竹林七贤,常雅集竹亭,饮酒弹琴,赋诗述志,以寄托豪情逸气。
这首诗抒发了孟浩然兄弟之间志同道合、友爱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自然高妙,风格恬淡和谐。
七、《酬人雨后玩竹》
唐: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那鉴雪霜姿”、“虚心宁自持”、“苍苍劲节奇”薛涛这三句诗尽显了竹子在古代文化中丰富的意蕴,“竹林七贤”、“湘妃竹”两个历史典故显示了薛涛学识的渊博。
这是一位才女的自白书:
就是因为这些修养和学识,使得中年的薛涛毅然脱离乐籍,出家为道,凭着制造、出售“薛涛笺”,过起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从而得以颐养天年,寿终正寝,而不像唐朝“四大才女”的其他三位李冶、鱼玄机、刘彩春都是死于非命。
八、《咏竹》
宋: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
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
终随松柏到冰霜。
人们都喜爱竹子直而有节、生来清瘦,更是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一同享受雨露的滋润,但是它最终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这是一首勇于改革的实干家博大胸怀的赞歌:
王安石是宋朝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实干家,他才思敏捷、见多识广、心胸宽广、品行高洁。他的这首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子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写出竹子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衡,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最终显露出竹子高洁的品性。
这首诗是王安石自身百折不挠的气概和宏伟博大抱负的写照。每个时代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一位超越时代的改革者的引领,这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
只不过,由于王安石的目光太超前,而统治者太保守、太短浅,最终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而他本人被那些保守者、反对派污蔑成了北宋灭亡的替罪羊,令人心痛。
九、《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池塘长满了青草,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乡野外,古城旁,我手拄藜杖,信步看夕阳。昨夜多承天公降细雨,漂泊不定的我今天又享受了一日的爽心清凉。
这是一幅失意者的知足常乐图: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苏轼性格乐观、豁达,在失意中依然能够笑对人生,在大自然中寻觅乐观、知足的生活情趣。
“知足者常乐”、“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人若是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那还有什么困苦挫折迈不过去呢?
十、《咏竹》
宋:黄庭坚
竹笋才生黄犊角,
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
便是江南二月天。
竹笋才生长出来,如小黄牛的牛角,蕨菜的嫩芽初长成,如婴儿的拳头。人们找寻野菜烧制成香喷喷的饭菜,这便是江南美好的二月天。
这是一幅令人垂涎欲滴的仲春野炊画:
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兴奋地告诉我们,在那时候,人们就喜欢新鲜、时令的野菜了。
现在正值新春,亲近大自然吧,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吧,不要辜负了这美好春光!
十一、《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根在碎岩石缝中。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那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这是一首坚韧不拔的立志之歌:
郑板桥善于画竹,他对竹子非常熟悉,可以说是胸有成竹,所以他才能写出竹子无所畏惧、坚韧顽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人生也是如此,漫漫人生路上,只要立下恒久之志,认准一个目标,任他风吹雨打,我自等闲视之,总会有一天云开雾散,豁然开朗。
十二、《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在科举时代,称呼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于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为年伯。包括就是郑板桥的一位年伯,时任山东布政使,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给包括,在这幅画上郑板桥题写了这首诗。
这是一张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官员的真实写照:
郑板桥从写竹入手,夜间听到萧萧竹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表达了一位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官员对百姓的忧虑关切之情,抒发了自己将民生系己之身的清官志向。
现在的各级官员,是人们的公仆,更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