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广东一大力士倒拽五牛力赛项羽,为何穷
2023/11/22 来源:不详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一个乡下人,他的名字早已失传,因为他每顿饭都必须吃上三斗小米才能饱,所以人人都叫他“三斗汉”。此人身材魁伟,高达一丈,腰身壮硕,寻常人双臂合拢都不能环抱。他面色黝黑,虬须如几。因为太能吃,父母累死累活也养不起他,家中又还有好些个兄弟姊妹,这三斗汉倒也是个孝子,不忍心眼睁睁看着父母兄弟受他拖累,竟在十一二岁就偷偷离开家乡,四处乞讨去了。只是,他饭量太大,就算整日整日地乞讨,也都不能果腹。这一日,这三斗汉来到惠州,听闻惠州提督正在招募军士,但凡入选者,都能管吃管喝。三斗汉十分高兴,兴冲冲跑去参军。选择军士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在校场上有一个石磨,重达百斤,任何成年男子只需将那石磨搬起,走出十步,就可入选。各村来的青壮纷纷上前测试,就算有人能够搬动,也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河淋漓。轮到三斗汉时,他单手将那石磨提起,轻轻松松就走到十步开外。提督大人见他神情甚是轻松,颇感意外,就问他是否还有余力。三斗汉环顾四周,见到不远处的衙门外,有两座石雕的狮子,每一座石狮都重达六七百斤。三斗汉走到近前,一只手抓住一只石狮,脚步轻松,神态从容,将那硕大的两座石狮,轻松提起。他健步如飞,只是几个呼吸间就将两座巨大石狮提到提督面前。众人见了无不大惊。提督见那三斗汉身不摇,气不喘。提督有心看看三斗汉的力量极限。校场附近正有不少农人在耕田。提督命人牵来几只壮牛,套上笼头,后连一根横木,让五只牛在前面拉拽横木,那三斗汉则在后面扯住横木的另一端。在提督的吩咐下,几个士兵挥舞鞭子赶牛。五头牛奋力拉车横木。可任凭五头牛如何使力,口中都吐出白沫,非但没能将横木拉向前,反倒被那三斗汉拉得连连后退。提督大吃一惊,对三斗汉另眼相看,当场就答应收下三斗汉,让三斗汉做他的亲兵。三斗汉又是欢喜,又是担心,他下跪磕头道:“谢过大人恩德。只是小人每顿饭要吃三斗粟米,还请大人在发放军粮时多多照顾。”提督大人哈哈大笑,点头答应。从此后,三斗汉就跟在提督大人身边。每日有教官来指点三斗汉骑马射箭,演练武艺。没想到,三斗汉力气是很大,能力提石狮,倒拽五牛,然而在马术、弓术上实在没有天分。足足操练了一年,三斗汉都坐不稳马鞍,射不中靶心。教官每日都被三斗汉气得半死。消息传到提督大人耳中,提督也有些气闷。不过,他还是很看重三斗汉,于是吩咐让三斗汉改学拳脚。又操练了大半年,三斗汉连最基本的军中拳法都学不会,只会使些蛮力。如此一来,三斗汉既不能骑马作战,又不能近身防护,对提督大人也就没有了作用。从军两年后,提督大人给了三斗汉一笔银子,让他回老家去了。三斗汉特别能吃,没过几天,就将退伍费吃个精光,重新又过上了半饥半饱的乞讨生活。就在这段乞讨生涯中,三斗汉迎来了人生最后一次辉煌。那一天,三斗汉来到潮州。那时恰逢城东修建湘子桥,搭建长桥的石梁长达三丈,宽厚都是五尺,重达数千斤。官府组织了数十个劳力用绳索拉扯,都不能将石梁放上。众人正愁苦间,三斗汉笑道:“你们这帮家伙,个个汗流浃背,连块小石头都搬不动吗?”众工匠大怒,纷纷喝骂,有人嚷道:“你这大个子有本事来试试啊。”三斗汉上得前来,大胳膊一挥,轻轻松松将那数千斤的石梁抗在肩头,妥妥安放在桥墩之上。数十个工匠见了,人人两腿发颤,齐齐下拜,对三斗汉敬若天神。潮州知府见三斗汉如此了得,大为欢喜,赏赐他数十两银子。然而,不到一个月,三斗汉就将这别人足够吃一二年的银子全部吃光。离开潮州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三斗汉。据说,这位力气堪比古时西楚霸王的三斗汉,活活饿死在澄江边上。三斗汉为何身具神力,却落魄而死呢?表面看来是他特别能吃,实际上,是他生不逢时,未能得遇明主。俗话说,一力降十会。以三斗汉挥挥手上千斤的力气,要学什么拳脚弓术?再厉害的刺客也禁不住他一拳头。若是用得好了,完全就是典韦、许褚一般的狠角色!故事出自清代袁枚《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