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宋代群芳谱冠军,宋徽宗迷恋她误国,后

2023/6/23 来源:不详

北京重点皮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2885.html

在没有媒介表现声光电的年代,宋代诗人用黑的墨,白的纸,照旧能描绘出一片五彩斑斓:

万炬银花锦绣围,景龙门外软红飞。

“景龙门”是北宋汴京内城北墙中间的城门,坦率地说,那还不是东京最繁华之所在。舞动的红色水袖,照旧能晃晕看客的双眼。

汴京最热闹的地界儿,当属“东华门”附近,繁华的原因在于,“盖禁中(即宫苑)买卖在此”。就在这座城门附近,庄重肃穆的皇宫,以及熙熙攘攘的市井,被巧妙的联系在一起。

更暧昧的地方是,出东华门二里有余,便能听到此起彼伏的调笑嬉闹之声——那里就是后世所谓的“烟花柳巷”,宋朝人称呼其为“教坊”。

众教坊之中,最出名的一个叫“镇安坊”,当时名声最盛的妓女李师师,就生活在此处。

1,伎女如佛

后世追求风雅的文人,特意为东京的瓦肆伎艺之人,排列出一个“群芳谱”,而“小唱”类目的冠军,正是李师师。

李师师其实本不姓李,其父亲是汴京城内的一个染匠,姓王,名寅。还在襁褓里时,她的妈妈就去世了,王寅用豆浆当奶喂养女儿,女儿才不至于夭折。

古人的生活不比今天,因为日子过得艰难,生下孩子却不养育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这种陋习在宋代还有个专门名词,叫“不举子”。

王寅却很疼爱女儿,不但没有抛弃,按照当时东京的风俗,他还把女儿舍身佛寺,去当“跳脚和尚”。

生下来之后,小婴儿既不会哭更不会笑,一进到宝光寺的庙门,她竟然嘎嘎嘎乐了。迎面走过一个老僧,肃穆地看着她说道:“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你又从何处而来?”

这句话刚问完,婴儿就好像能听懂似的,先是若有所思,之后哇哇大哭起来。

老僧抚摸其头顶,她立即又止住了哭声。王寅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心中暗喜:“这孩子有佛缘呐。”民间俚语里称呼佛家子弟为“师”,僧人于是给孩子起名曰“师师”。

按照民间的习俗,俗家弟子到了十岁八岁的年纪,再从庙里翻墙出来。善良的王寅没有等到那一天,师师四岁时,王寅因为犯事,死在牢中。

从寺院出来,师师即变得无所依靠,这时,隶籍娼户的李姥收养了她,师师也因此改姓为李。

在寺庙里的清苦生活,于彼时懵懂的女孩而言,是一种深刻的修行;沉沦在纸醉金迷的勾栏场,对这个内心澄澈如明月的少女来说,岂不是另外一种别样的修行。父亲曾经认为的师师有佛缘,此言不谬。

经历岁月的洗礼,李师师渐渐成为风月场里的翘楚,其色亦绝伦,名冠诸坊。

南宋初年著名文士,被人称作“词俊”的朱敦儒,少年时最喜狎妓冶游,他曾经回忆师师之宛转歌喉道:

解唱阳关别调声,前朝惟有李夫人。

据后人追忆,李师师音乐才情相当之高,吹箫、拨阮、唱曲,皆精通之,她所演奏的《阳关三叠》,常常让人听得潸然泪下。

诸位想必也会好奇,这样的才女,究竟是怎样一副姿容。

当朝之人既为李师师作过画,也为其赋过诗词。岁月如此绵长,画作早已遗失,文字却伴随着岁月,变得更有味道。

宋代词人刘学箕,自称看过李师师的画像,他因此作过一阕《贺新郎》:

午睡莺惊起。鬓云偏、髻松未整,凤钗斜坠。宿醉残妆无意绪,春恨秋愁似水。谁共说、厌厌情味。手展流苏腰肢瘦,叹黄金、两钿香消臂。心事远,仗谁寄。

因为李师师长得好,且有才情,“镇安坊”的大门,刹那之间,就被想一睹其芳容的权贵、文士和少年,给挤爆了。

2,春宵一刻

北宋词人张先以寿命长、风流成性而著称。据后人笔记记载,张先八十多岁还纳妾,苏东坡也不怀好意地揶揄过好友。

张先曾自行度曲,填写过一阕《师师令》,这也是已知最早写师师的词。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正是因为这首词写的最早,所以便有了些许疑点。

张先活了八十九岁,哪怕在他去世之年作此词,到了北宋宣和年间,李师师差不多也该五六十岁了。而历史需要李师师,在宣和年间,见一个很重要的人。

严格地说,词中描绘的“师师”,可能并非王染匠的女儿。藉由张先等人的妙笔,李师师的名气,越来越大,这倒是真的。

历史需要这个冰肤玉骨的美人,在最具风华的年龄,见到“很重要”的那个人,就是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宋徽宗赵佶。

徽宗之前,北宋的皇帝向来厉行节俭。赵佶继位后,奸臣蔡京却鼓励皇帝奢侈无度,他还从《易经》中,找出“丰亨豫大”四个字,为皇帝的浪费寻找理论依据。

“丰亨豫大”的本义是,形容国家富饶安乐的太平景象。蔡京却解释说,皇帝只有敢花钱,越铺张则证明国家越富足。

于是乎,徽宗心安理得过起声色犬马的生活,他先是乐在其中,渐渐地又心生厌倦,竟然动了微服私访、狎妓冶游的心思。

翻阅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据正史记载,公然逛妓院的皇帝着实不多。

在徽宗之前,有个南唐后主李煜,但很严格地说,李煜并非一国之君;在徽宗之后,则是清朝的同治帝,同治帝正值青春年少,慈禧却管束太严,他的举动似乎可以理解。

宋徽宗逛妓院,完全出于好色的本能。虽然内心很“阴暗”,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逛妓院的时候,文雅且有素养。

民间有句俗语,“帮嫖看赌”,意思是说,嫖和赌这两件事,尤其需要别人穿针引线。皇帝身在宫闱深处,自然接触不到这两样物事。

为皇帝穿针引线之人,想当然是一个太监,名叫张迪。成为太监之前,张迪就是很著名的嫖客。

张迪和李姥相熟,也听闻过李师师的艳名,他于是怂恿徽宗,前往镇安坊游玩。

皇帝不同于平民,哪怕是微服出行,身边照样有四十余人陪同,徽宗身着常服,混在四十人当中。离镇安坊不远,才独自与张迪进入。

徽宗带去很多珍贵的礼物,在镇安坊坐定后,李姥安排下许多珍贵的果品,“鲜枣大如卵,皆大官所未供者”,徽宗很有耐心,他慢条斯理地吃了几个果子,等待了很久,李师师却没有现身。

过了许久,李姥将皇帝引至一小厅。小厅内布置的虽不奢华,却极雅致,潇雨临窗,古书几卷,窗外新竹,参差弄影。徽宗悠闲地坐了好一会,李师师照旧没有出来。

少顷,李姥再度出现,她将徽宗带到后堂,让奴仆呈上珍馐美味,请徽宗用膳,而李师师还是没能出现。

哪怕再有涵养,吃完饭的徽宗,也要准备发作了。李姥来到徽宗面前,反而先请他沐浴更衣,并且在耳边轻声说道:“师师天性有洁癖,请您理解。”

徽宗耐着性子洗完澡,翘首企足之下,李师师终于缓缓出场。她恰好也刚沐浴毕,秀发还没有干透,也不施粉黛,以素颜盈盈示人。

头一次见面,两人并没有同床共枕。说了几段文雅的诗词歌赋,弹了一首《平沙落雁》的曲儿,待到东方破晓,宋徽宗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虽然没有干什么,他却爱上了这个女子。

3,柔情侠骨

李师师太过有名,想必很多人听过她与徽宗的暧昧故事。但他们的初次相逢,其实充满了欲擒故纵的博弈。

作为当时全中国最顶级的歌姬,必然有自己的排场和门面,哪怕是一国之君,也要遵守教坊的规矩。

据后来的笔记记载,这次微服出访,除了带去丰厚的礼物,徽宗额外花费白银二十镒。一镒约二十四两,按照当年的米价,换算成今天的现金金额,二十镒约等同于五十万元。

徽宗大概已经忘了,他曾祖父辈的仁宗皇帝,昔年是如何的节俭。某个深夜时候,堂堂大宋皇帝仁宗,想吃一份烧羊肉,因为担心会成为宫中定制,竟硬生生忍住了饥饿。

二十镒两白银,于阔绰的徽宗而言,只不过破了个题儿。

他三番五次拜访李师师,堂而皇之地为镇安坊题词曰“醉杏楼”,正所谓“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皇帝命诸画工为师师作画,他亲自题上诗,赠予美人。

除了这些雅致的物事,徽宗断断续续间,送给李师师十几个金壶玉盏、几百斤各地贡茶、黄金白银各千两。

皇帝如此胡闹,民间的学子自然也不留口舌,他们作词写诗,想象皇帝偷情时的场面:

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类仙。暗想圣情浑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怜。

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皇帝如此醉生梦死,国家最终的结局,也便可想而知。数年之后,大金铁骑杀气腾腾地杀向东京,大宋的繁华,转眼便归为尘土。

历代的文人,按照惯例,常常会将亡国的原因,归结为女人。到了李师师这厢,大部分人却选择网开一面。

更有甚者,在某些文人编撰的故事中,李师师变成了侠客,“慷慨飞扬,有丈夫气,以侠名倾一时,号飞将军”。

徽宗曾经赐给李师师无数的安南美酒,她却让人把御酒倒进泉井,使每一个将士都能品尝之。当时有人感其诚意,慨然赋诗:

九天玉露出禁苑,不赐楼兰赐勾栏。

幸有凤城飞将在,甘泉宫酒入酒泉。

李师师倾尽家财,最后选择入道观当道士,但终究因为名气太大,金朝皇帝听闻其芳名,“必欲生得之”。

她没有让金人得逞,拔下头上金簪,自刺其喉,不死;折而吞之,乃死。在大多数文人笔下,李师师展现出,轻薄之人很少具有的忠义。

不得不说,对一个妓女而言,这样高规格的褒扬,实属难得。或许是文人对徽宗彻底失望,或许是李师师的姿容,彻底迷倒了文人,使他们不愿意污损其名声。

这大概又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毕竟,在动乱与战争之前,区区一个女子,又能有多大能量呢,湮没在历史的混沌中,是大部分人的命运。

李师师的故事,可咏、可叹,可喜、可悲,最终都付笑谈中罢了。

后记:有宋之一朝,文人雅士何其多矣,与李师师交往的名士,写她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不少。

除了张先,还有晏几道、秦观以及周邦彦等等,因为这几个文人,所跨越的年份太长,明代杨慎因此说道:“故师师恐非一人”。

李师师与周邦彦的交往,尤其被人所津津乐道。

传说,周和师师把酒言欢之时,徽宗恰好同时前往,无奈之下,周邦彦只得躲在床底,这才蒙混过关。

对于文人,宋朝皇帝尤其是徽宗,总是以礼相待。

赵佶太过柔弱,所以面对虎狼之师的金兵,他多少有些手足无措,后世的文人,将“侠”的品质,转移到李师师的身上,这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想象。

参考资料:

佚名:《李师师外传》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徐吉军、方建新、方健、吕凤棠:《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

虞云国:《水浒寻宋》李师师篇

郭德纲:《大宋名伎的朋友圈中竟然有他》、《李师师: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

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老谈。作者简介:“老谈,always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