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经典写竹古诗词绿竹幽窗,青萝拂衣

2022/9/15 来源:不详

北京哪里皮炎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大都推崇和喜爱竹子,从而留下了大量写竹的诗词,一起来看一下。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即使一个人僻居深林之中,也不会感到孤独。因为诗人早已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了。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只要品行高洁,情怀淡泊就一定可以做到超拔脱俗,自得其乐。从而达到尘虑皆空,物我两忘的境界。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挺拔的翠竹因为深深的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所以不管风吹雨打霜寒雪冻,仍然能够坚劲屹立,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

简单的诗句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根基深厚,力量才能强大。同样在生活中,我们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毅力,永不放弃。

《苦竹桥》: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高高的小桥与小路相连,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听山间萧萧的竹韵,好不惬意。

有意思的是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林,而小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有时候眼中的景物往往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我们多么希望能像翠竹那样虚怀如谷,高耸入云。

《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也才高出墙头。新雨过后竹子美好而洁净,微风吹过飘来淡淡的清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竹一定可以长成高耸入云,苍劲挺拔的茂林修竹。

在生活中,对于一个任何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我们都应该予以保护和扶持,使其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竹》: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苍翠的青竹又高又直,昂然挺立,它的气质雄健刚劲卓尔不凡。遗憾的是因为生于荒郊野外从而得不到人们的赏识青睐。但是它依然高洁清雅,坚持着自己高尚的操守而绝不随波逐流。

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和冷遇而自暴自弃,而应该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愈挫愈勇,永不言败。

《咏竹》: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人们喜爱竹子的直节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的品质。竹子曾经与蒿草荆棘等一同受着雨露的滋润,但最终只有它坚持到了最后,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我们在生活中更应该学习竹子这种敢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对抗,不怕风吹雨打霜煎雪熬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更要有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与壮志凌云的远大抱负。

《春阴》: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竹笋才生长出来,如小黄牛的牛角,蕨菜的嫩芽初长成,如婴儿的拳头。江南的二月万物初生,生机勃勃,人们找寻野菜烧制成香喷喷的饭菜。

有时候简简单单就是幸福,粗茶淡饭也能自得其乐,平平淡淡才是真。和喧闹烦扰的繁华比起来,这种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

《慈竹》: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慈竹又被称作子母竹,枝繁叶茂,往往是新竹旧竹紧密连结,高低相倚,有若老少相依。

竹子尚能如此彼此扶持,尊老爱幼。我们在生活中则更应该孝敬老人,爱护幼小,如此才能做到家庭和谐,幸福安康。

《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是因为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第二年会再有新竹子长出,如此周而复始,竹子很快就会枝繁叶茂了。

生活中年轻人总是要胜过老年人的,只有新生力量的不断涌现,社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前进;不过新生力量的成长壮大,又离不开老一辈的扶持和爱护,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作用的。

《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暮春时节百花凋残,春光已去。只有那窗前的幽竹不随春光流逝而依然翠绿葱茏,傲然挺拔着等待着我的归来。

有时候在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原则,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绝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