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闹市随拍,高楼大厦中仅剩一排老民房
2022/8/9 来源:不详北京荨麻疹医院专家 http://m.39.net/pf/a_9159273.html
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一座大城市,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口号“每天不一样”。常年在武汉生活,发现市区里的面貌亮点很多,像在洪山区关山大道新玉路沿线,就有一段现代城市和老旧乡镇形象的大反差路段。这段马路周边被高楼大厦包围,但马路上却有一排旧民房,民房的建筑样式是90年代的单元楼面貌,临街开设商铺,有理发店、收破烂店、澡堂等,布局又像是港式的猪笼城寨。路过随拍之下,镜头里看到的街景,充满复古风格,接地气的破败氛围,让人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
由于地处城市闹市区,加上新玉路本身的知名度有限,因而打卡前往,不是特别好找。自驾路线,以走城市的环线为主,可在市区任意地方上到二环线,之后过江到武昌和洪山区,在关山大道出口下车,回行到关山大道往三环线方向,在保利商场地下停车场停车,再步行出来就是目的地新玉路。如果乘坐公共交通,没有地铁经过的站点,倒是有轨电车有个太阳城的站点,或者公交车在太阳城下,出站就是新玉路。需要注意的是,目的地保利广场南北两边,有新玉路和新竹路之分,比较容易混淆。
从关山大道到新玉路路口,首先看到的是反差巨大的街景。一边是最近几年拆迁建设的保利商场和哈乐城,占满路口地标,另一边是稍微靠里面的超大小区保利时代和老旧一些的汽标社区。由于街面商铺的点缀,加上保利时代超高层小区楼栋掩映,走到新玉路里面,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占据立体空间,显得十分“拥堵”。新玉路路面是双向两车道,一进一出,中间用护栏隔开,又因为路尽头某单位大院的阻隔,实际上除了保利商场停车场进出的机动车,没有其他车流。
那一排亮眼的旧民房位置,处在汽标社区的西边,东西两边有明显的界限。比如东边的界限是汽标社区的大门,而西边的界限是鲁广花园的南门,这中间的旧民房里程距离十分有限,也就十几米范围,但因为建筑样式实在太破旧,与东西南北的现代化小区楼房反差过于巨大,所以非常刺眼。从建筑位置看,这一排民房占据的是楚才小学南面围墙之后的临街门面,宅基地的面积有限,但硬生生“挤出”来了,当然,也有可能民房本身是本地土著,是被其他后来建设的建筑压榨了位置。
从关山大道方向走进来,这一排民房里的当头第一间,是一座三层的平顶小楼。小楼的地基很高,大约占据了小半层,所以整体地势比周边要高出不,且由于外层层面上是梯形结构,二楼以上全是半开阔阳台和房间,组成了近似全敞开的独栋观景平层效果。小楼外墙涂着白色石灰,开了门窗,阳台上是不锈钢栏杆,年代久远,样式陈旧,第一层分成了四个门面,两个五金店,一个茶苑店,一个没有门头,可能是自住或租住。除了粗犷的水泥外墙,再就是硕大的广告牌,与很多乡镇的老房子一样。
再往西走,走过这栋小楼,前面便是一长排的旧式单元楼房子了。单元楼的规模很长,但不高,只有一层,屋顶上盖着瓦片,一直通到最西边的鲁广花园小区南门处接壤,中间就分成了大约十几间的门面,看着非常有规律。靠近东边小楼这边的第一间房门前,有一棵大树,已经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旁边竖着围栏,上面挂了晾晒的衣服,看得出来这是唯一一户还在自住的房间,所以门前收拾得很空旷。走到里面去,第二间之后的房间门前都被改造得密密麻麻,有遮阳棚,有广告牌,还有堆着东西,好像很快就要挤到路面上来。
长排的单元楼第四间第五间,改造成了立体的商铺。这座商铺很复杂,首先是挂着的广告牌复杂,全部用红漆白板手写,什么“澡堂”“棋牌”“理发”,钉在户外的棚子上,还建了一座小步梯,通到二楼往上。其次,商铺第一层相邻的铺子也几乎挤在一起,还有一间副食店,外面树立了一座架子,整体与上面的棚子连在一起,相当于新增了一间“前院”,紧临马路路面。最后,商铺西边为邻的是一家垃圾收购站,大堆废弃物露天堆着,观感惨败。
从垃圾收购站的门面走过,继续向西走,剩下的门面则相对比较“正规”,主要是门前再无扩张的前院,而是统一修建了一层遮阳棚,有的贴了招租的牌子,有的贴了做生意的牌子,但无一例外都没有任何人气。其实,从这一排民房的状态基本就能判定,它们是拆迁还建失败的原住居民,因为各种原因,拆迁没有成功,还建无从谈起,于是老房子就一直屹立在原地,成为某一个时代的遗留。类似的情况在城市其他地方也有,但新玉路这一排民房,被“挤占”的夸张,自然状态也很独特,像是港式猪笼城寨的一部分,年复一年不褪色。